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2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如图3,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 (1)知道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在物体后面出现的光射不到的区域.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4)根据光斑和影子的形成原因分别分析各实验的结论即可判断.

解答 解:(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
而实验时,保持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孔与纸之间的距离,观察光斑的形状;且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
(4)如图3,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通过探究,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1)不合理;
(3)孔到白纸的距离;
(4)无关;圆形;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小孔成像原因分析,重点是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应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获取所需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1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变速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在下面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图2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1.9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为止,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10cm(填“5cm”或“10cm”).
(2)如果实验中蜡烛燃烧后变短了,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应该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3)小捷将光源移至距透镜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左(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4)如果将光源移至距透镜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填“虚像”或“实,像”),为了看到像人眼的位置应和蜡烛同(同,异)侧.
(5)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些(选填“强”或“弱”),焦距变长(长,短).
(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各种电器的线路板中,常采用铜箔做导线,是因为同等条件下,铜箔的电阻较小(填“较大”或“较小”),可减小电流的热效应,避免温度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4.5V并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连线).
(2)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对电流表的操作应该是调零.
(3)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电阻R出现断路现象.
(4)排除故障后,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为3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左端(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并记录下电流表示数为0.3A;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电流表示数为0.6A.
(5)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6)王强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要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1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浙江省科学实验创新大赛上,某科学老师对“研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进行了改进,将原装置中的两个盛放煤油且装有电阻丝的烧瓶用两根电阻丝和PE保鲜膜代替.如图所示,将相同的保鲜膜缠绕电阻丝一圈,向下拉紧绷直后用夹子固定(如图),保鲜膜受热熔化后会断裂.

(1)为了完成实验探究,两根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 应不同.
(2)用保鲜膜代替煤油来比较电阻发热大小的优点是简便、易操作.
(3)某学生小组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并设计了如下活动记录单,请你在表中填上缺失的项目.
学生活动记录单(已知R1>R2
探究活动电流建议值(A)保鲜膜断裂时间t/s
电阻丝R1电阻丝R2
11
21.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两个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G=G;两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P<P.取出物块后,两个容器底所受压力都将减少,则减少的压力△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