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的实验现象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D.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再在光屏的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下(选填:“上”或“下”)移动透镜.

分析 (1)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
(3)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进行判断.

解答 解:(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缩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中心的高度降低,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在光屏的上方.要想使像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1)照相机;(2)D;(3)下.

点评 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通过学习得知:一般情况下,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明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加入食盐量两金属片AB间距离/厘米灯泡亮度
1$\frac{1}{4}$勺2微亮
2$\frac{1}{2}$勺2较亮
3$\frac{1}{4}$勺1较亮
4$\frac{1}{2}$勺1很亮
(1)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验证猜想b(选填“a”、“b”或“c”).
(2)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我们所学的实验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请举一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认为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也能进行实验,你认为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食盐水溶液相当于一个电阻,与电流表串联不会短路,而电流表可以准确反映电流的大小.
(4)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
①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②你怎样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溶液的导电性能可能还与金属片插入溶液中的深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4 5 6 7
 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2.5 13.314  15 16.7 2030
(3)由上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第3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得到缩小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4)如图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强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火柴等器材.
(1)小强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将凸透镜和蜡烛如图1所示摆放,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之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透镜移近8cm,再左右移动光屏,始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由此小强猜想: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虚像.要验证小强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进行的实验步骤为:取下光屏,手持光屏在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继续向右移动,屏上始终没有烛焰清晰的像,于是在透镜右侧
用眼睛直接透过凸透镜朝烛焰方向观察,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再将光屏移到蜡烛左侧并左右移动,在屏上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即验证小强的结论正确.
(2)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如图2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丁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A凸透镜(选填“A”、“B”或“C”).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1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1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该凸透镜C的焦距是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的位置为焦点的位簧,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成倒立(倒立/正立)的实像.
(3)小明实验后发现,他和小华实验时的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写出两条可能原因.答:两只透镜的焦距不同、某次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最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右移.(填“左”或“右”)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是放大镜.(写出一种即可)
(4)做上述实验时,若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字样作发光体代替蜡烛,其好处是像更稳定,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暑假旅游时,小张同学买回了几个椭球体磁铁,他跟同学们一起研究椭圆球体磁铁的磁极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三肯定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一个磁体只有两个磁极.
(2)为了验证其他两个的猜想,他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将两个磁铁如甲图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将下面磁铁的两端分别接触上面磁铁的下端,下面磁铁均掉落.
步骤2:将两个磁铁如图乙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下面的磁铁不会掉落.
根据实验,可判断出猜想一又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按步骤1操作,如果磁极在两端,做两次实验,总有一次是吸引的,两次都不吸引,说明磁极不在两端;按步骤2操作,可以吸引,说明是异名磁极,即磁极在侧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两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10次所用的时间t/s  小球往返摆1次所用的时间t/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30  1.00.10 20.02.00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1、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4、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绳长有关,与小球的质量、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