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分析 首先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其次能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确定交点为发光点S的位置.

解答 解:方法一:
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光线,交点为发光点S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方法二: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提供了两种解题思路: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作像点后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发光点或先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发光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像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放学后张明和同学们走在盲道上,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从面增大了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用扳手顺时针拧紧螺母,乙(甲/乙)图所示的情况效果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用扳手逆时针转动则是拧松螺母,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力的方向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18.30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面是关于生活用电的描述,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1)将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这样做可以让它的金属外壳与插座中的地(选填“火”“零”或“地”) 线相连,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当家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时,电路的总电流就会过大,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会自动断开,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我国家庭电路中,相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通常还有一根保护接地线,当火线与用电器金属外壳接触而导致漏电事故时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透光性(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手指放在蜡烛B(选填“A”或“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
是b(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或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c.
(3)取两个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大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2)在图E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2.4N.
(3)比较图C和E可知,水对杯底部的压强小于盐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我们还能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是1.2×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