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大小,然后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左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为零杠杆无法平衡.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为2N不变,OA长为20cm,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0.2J.

分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根据图甲中左右两侧挂钩码后两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判断杠杆的哪端下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时,挂钩码情况;
(2)分析F作用下其力臂变化情况,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找到原因;
(3)分析F在杠杆从竖直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F水平移动距离,根据W=Fs计算拉力F做的功.

解答 解:(1)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
若每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每格长L′,
由图甲,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5G×4L′=20GL′,
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2G×3L′=6GL′,
因为:20GL′>6GL′,所以杠杆左侧下降;
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若要杠杆平衡,左侧取下n个钩码挂到右侧,
则:(5-n)G×4L′=(2+n)G×3L′,
解得:n=2,即需将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即可;
(2)由图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当杠杆拉到水平位置时F的力臂通过支点,即力臂为0,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始终不能平衡;
(3)由图杠杆从竖直位置转过30°的过程,F水平移动距离为OA长的一半,即s=$\frac{1}{2}$L=$\frac{1}{2}$×0.2m=0.1m,
所以拉力F做的功:W=Fs=2N×0.1m=0.2 J.
故答案为:(1)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大小;左;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2)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为零杠杆无法平衡;(3)0.2.

点评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和杠杆平衡条件运用,关键是求出杠杆转动30°时水平拉力F水平移动距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0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完成上述操作后,接着实验,则下列给出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BC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相关步骤
B.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C.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4)某次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 时,小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要判断像是否最清晰,小明的操作及判断方法是左右移动直到像最小最亮,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此像是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现象的应用是制成照相机.
(5)在第四问的情况下,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你认为光屏上能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1)李明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李明改线.
①请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
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不能则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丙),说明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小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将定值电阻5Ω接入电路,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1.5V,并记录了电流表示数0.3A.然后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向右(填左、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小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50Ω 1A”,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当定值电阻为20Ω时,要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5V不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中的电阻应为4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材  料质量(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1铁  球50101.43
2铝  球50101.43
3铜  球50101.43
4铝  球50151.75
5铜  球80202.02
6铁  球80101.43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1、2和3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1和6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2和4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他们发现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纸团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不能忽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今,许多北方城市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往往推行集中供热,两三台大锅炉就可以为整个城市供热.有人说,南方人已经可以跳过北方的锅炉加管道的供热方式,直接以空调采暖.
事实上,空调采暖的费用大、能耗高、舒适感差等弊病是比较明显的,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镇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占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的墙面、地面节能保温程度差2至5倍,中国民宅的门窗间隙内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中国家庭常见的情景是:空调采暖时,电表呼呼地转,却总感觉不到温度的明显上升.
(1)根据上文,你认为造成中国家庭采暖时内能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哪两个?
(2)文中提到的内能损失的方式是什么?
(3)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将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主要能源,太阳能比化石能源有许多优越性,请你写出主要的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某个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3.87×104牛(空气密度为1.29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BCDE四种情况下,B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B、C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做CD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4)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05101520253035
物质的温度/℃50708080808090100
(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酒精(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由数据可知,此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80℃.
(2)该物质在加热到第2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如果此时停止加热,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选填“立即下降”、“保持不变一段时间”或“立即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