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g取10N/kg,ρ=1×103kg/m3

(1)为了测出塑料瓶的体积,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33g.
②在空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拿细绳将塑料瓶完全浸没于烧杯的水中(瓶没有接触烧杯,水未溢出),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获得平衡,所用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是34cm3
(2)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铁块可以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鸡蛋可以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实例: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入细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实验步骤d和e(填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细砂后再进行探究.
④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应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1.1g/c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分析 (1)①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②根据①②可求得塑料瓶排开水的质量,然后可求得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由于塑料瓶浸没,所以V=V塑料瓶
(2)①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重力与浮力比较大小可判断出是否下沉;二图比较可得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②比较acd得出两次浮力的大小关系,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无关系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根据猜想3举出一个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的生活中的实例即可;
③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细砂可以改变塑料瓶整体的密度;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雁水电密度.

解答 解:(1)①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00g+20g+10g+3g=133g,
②由①②步骤可知,塑料瓶排开水的质量m排水=167g-133g=34g,
由ρ=可得,V排水=$\frac{{m}_{排水}}{{ρ}_{水}}$=,
因为铁块浸没,所以V=V排水=$\frac{34g}{1g/c{m}^{3}}$=34cm3
由C、D可知,铁块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液=m3-m4
因为铁块浸没,所以V=V排水=V排液
(2)①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6N=0.34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2N=0.38N;因为,浮力不相等,而物体所处的深度和浸没的体积相同,则是液体的种类(密度)不同的引起的,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实验d、e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②物体在c、d中(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都是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物体的体积,但物体所处的深度不同,故得出: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错误的;
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改变物体的密度,在物体体积不变时,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细砂可以改变塑料瓶整体的密度;
④由a、c两图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G-F′=0.4N-0.06N=0.34N;
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2N=0.38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gV=0.34N------(Ⅰ),F′=ρ盐水gV=0.38N-------(Ⅱ)
浸没时V相等,由(Ⅰ)(Ⅱ)可得盐水的密度:
ρ盐水=$\frac{{F}_{浮}′{ρ}_{水}}{{F}_{浮}}$=$\frac{0.38N×1×1{0}^{3}kg/{m}^{3}}{0.34N}$=1.1×103kg/m3=1.1g/cm3
物体的浮与沉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1.1g/cm3
故答案为:(1)①133;②34;
(2)①e;②错误;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添加一些细砂;④1.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是一道综合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甲组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乙组同学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
B.图乙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仅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10 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实像(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此时某同学将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得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我国海军潜艇悬浮在某海域水下100m深处执行任务,若潜艇的体积为1000m3
(1)在图上画出潜艇的受力示意图(方块代表潜艇).
(2)潜艇此时受到海水的压强.
(3)海水此时对潜艇上面积为0.14cm2的摄像观察玻璃窗口的压力;
(4)潜艇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用四个相同的灯泡L1、L2、L3、L4和定值电阻R1、R2,组成如图所示两个电路.图中U=12V,U=6V.闭合开关,四个灯泡均正常发光.求:
(1)通过L1和L2的电流之比为1:1;(此项只需填写结果即可)
(2)甲、乙两电路的总功率之比;
(3)定值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了探究不同情形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小灯泡上标有“2.5V,0.25A”,没有找到滑动变阻器而用三个定值电阻代替,开关是旋转式单刀三掷开关.
(1)按图甲的设计在图乙中加画一根导线;
(2)当图乙连线完毕后,将开关旋转至某个接触点时,电表盘面出现了图丙指示,则此时读数为2.2V;
(3)同学们发现,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下降,灯丝电阻减小,这是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1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27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3,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0mL.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如图4,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10cm3.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2.7g/cm3
(4)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闭合开关,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立即转动,最后静止时N极指向螺线管,如图所示,请画出螺线管上的导线环绕图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