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1011
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44849.55152.5
(1)表中第7min记录的海波温度是错误的,你判断的理由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改正错误后,在右边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象.
(3)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选填快、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由表可知海波的凝固点是48℃,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4分钟.

分析 (1)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特点分析即可;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4)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根据熔化特点确定熔化过程,得出熔化所用的时间.

解答 解:(1)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从第4min到第8minshiite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且熔点为48℃,而第7min的温度为44℃,明显低于熔点,所以该数据错误;
(2)根据表格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利用水浴法,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
海波由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
故答案为:(1)7;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如上图所示;(3)均匀;慢;(4)48;4.

点评 本题是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考查了晶体熔化特点的应用、熔化图象的画法及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熔化过程及熔点的概念,掌握加热固体物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A,通过L1的电流是0.5A,问:
(1)通过L2的电流I2是多少?
(2)电流表A1的示数I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计算出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c=3×10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小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静止时如甲图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2)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3)如乙图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丽在杠杆上B点处挂2个钩码,在A点处挂3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这是因为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的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与其串联的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兴趣,并产生了下列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灯泡外壳玻璃具有保温作用,打碎后灯丝的温度降低
B.碎了外壳的灯泡的实际功率比较小,几乎看不到发光
C.碎了外壳的灯泡的灯丝电阻比较小,串联在电路中分得的电压少
D.碎了外壳的灯泡的灯丝电阻比较大,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0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F做的功大于F做的功B.F做的功小于F做的功
C.F做功的功率小于F做功的功率D.F做功的功率等于F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
步骤1:保持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S后,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如2V、4V、6V,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比较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成整数倍的变化.
步骤2: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5Ω、10Ω、15Ω,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的乘积是否相等.
(1)“步骤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2)当某同学在按“步骤2”做时,选一个“5Ω”的电阻,测得电流表示数为0.2A,当换“10Ω”来做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是0.1A(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你认为电流表的读数将会是大于(填“大于”或“小于”)0.1A,变阻器滑片应该向右移动(选填“左”、“右”).
(3)闭合开关S后,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值,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短路(或电阻R断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会看到上面的空气瓶很快地变为红棕色,同时发现下面瓶内的颜色变浅,这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物理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如果将上面的装置如图2所示倒置再抽去玻璃板,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但是我们常用前一种方法来证明扩散现象,因为前一种方法不会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而对实验造成影响,可信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随着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推进,总里程为40km的二环路改造项目已全线完工,市内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小明的爸爸最近购买了一辆轿车,通过查看说明书得知轿车车身质量为1325kg.
(1)当车上载有195kg的人和物品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10-2m2,求轿车对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小明的爸爸驾驶这辆轿车在二环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周,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 kW,求轿车行驶的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
(3)若轿车发动机的效率是40%,求小明的爸爸驾车绕二环一周消耗汽油的质量.(已知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