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是(  )
A.B.C.D.

分析 物体的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其比值为g=$\frac{G}{m}$=9.8N/kg.

解答 解:
A、图象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图象能反映G与m间关系,表示正比例图象;故B正确;
C、此图象表示重力随质量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正比例关系,故C错误;
D、此图象是反比例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深入理解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面上,如下图所示.他们用卷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水平板面高度h/m水平距离s/m
1木  板0.102.00
2铺上棉布的板0.103.50
3玻璃板0.105.00
(1)我们认为小车在玻璃板上受到的阻力更小,是由于我们已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
(2)在三次实验中,小车在平面上的速度变化量应该相同(填“相同”或“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小车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越大,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不明显(填“明显”或“不明显”).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全过程中,三次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填:“相等”、“不等”或“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500g水的平底烧杯,烧杯质量为100g.一个质量为300g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并浸没在水中,剪掉细线后,木块有$\frac{2}{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3N
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4N
C.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2N
D.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小明家里新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应将其接在220V的电压下使用.普通白炽灯用旧以后灯丝会变细,这是由于发光过程中灯丝温度很高,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
(1)用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字母代号表示出该实验过程的正确顺序:AECDB.
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B.将m,V的数值代入公式ρ=m/V中,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
C.用细线拴好金属块并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2
D.根据V1,V2的数值算出金属块的体积V;E.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2)测量中天平及量筒的示数如图所示,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7.9×103kg/m3,则图中砝码甲的质量应是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求此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个小物块竖直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向右5N大小的拉力F1拉着两个小物块一起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5N
B.B对A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A的支持力和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A施加了水平向左、大小为5N的滑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面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间越短,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B.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D.时间一定时,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同学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图1所示,他先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选取相应的实验器材,再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1)在研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I与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时,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表格中序号1的数据如图2(a)(b)的电表所示,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导体甲
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
1
22.80.28
34.00.40
(2)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甲两端的电压,其目的是:寻找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关系.
(3)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接下来,换用导体乙和丙继续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