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放在真空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将会 .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来判断的: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

【答案】
(1)减弱;介质;推理法
(2)固体能够传声;音色;能量
【解析】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假设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从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此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推理法;(2)“墙”是固体,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辨别人,这是要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物体的.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
所以答案是:(1)减弱;介质;推理法;(2)固体能够传声;音色;能量.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音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____联,这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四个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常见的物理仪器的细节,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欲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图甲是他设计的实验电路.

(1)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改变A、B间R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小明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其原因是

表1

实验次数

AB间电阻值R/Ω

I/A

1

5

0.80

2

10

0.60

3

15

0.48

(2)小明认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后,找出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明每次改变电阻后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

(3)正确操作实验后,小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表2

实验次数

AB间的电阻值R/Ω

I/A

1

5

1.20

2

10

0.60

3

15

0.40

(4)同组的小丽同学将小明设计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在A、B间接入电阻箱来代替定值电阻.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功率决定,现有甲、乙两盏电灯,分别标有“220V 36W”和“36V 36W”字样。如果它们都正常发光,则(

A. 甲灯亮 B. 乙灯亮 C. 一样亮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项列举的是制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A. 木材、橡皮 B. 石墨、橡皮 C. 木材、金属 D. 石墨、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体积为2×10﹣3m3、重为12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取10N/kg)(  )

A. 漂浮,F=20N B. 沉底,F=20N

C. 漂浮,F=12N D. 沉底,F=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量的时间将会变 , 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为了测量小测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