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摩擦,则( )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m/s
C.拉力的功率是99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答案】C
【解析】解: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300N×3m=900J,故A错误;
拉力做的功:W总=(G+G动)h=(300N+30N)×3m=990J;
拉力的功率:
P= = =99W,故C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90.9%,故D错误;
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 = =0.6m/s,故B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W有用 = G·h;W总 = F·s; s = n·h (1)η=W有用 / W总 (2)η= W有用 / W总 = Gh/Fs = Gh/nFh = G/(nF)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灯丝电阻都保持不变,灯L标有“6V 3W”字样,灯泡的电阻是Ω;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b两点间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5~8V,且滑片P位于b点时灯L的功率是滑片位于a点时灯L功率的16倍,电源电压是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 ,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 .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 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光的反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将远离法线,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0°
C.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看到蜡烛A的像
D.此实验选用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不仅能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