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当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压表V的示数为2V,则关于该电路,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2V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W
C.若滑片再向右滑动,灯泡有可能被烧毁
D.若滑片再向右滑动,A表示数将减小,V表示数将增大
B 【解析】【解析】 A、因为电压表测的是灯L两端电压,故灯两端电压为2V,而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电源电压等于灯两端电压加上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故电源电压大于2V.故A不对. B、由于灯泡正常工作,它的额定功率就等于此时的功率,即:P额=IU=0.5A×2V=1W.故B正确. C、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小,则灯泡变暗,不会...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____)
原子核 B C 【解析】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种电荷,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 .电荷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在干燥的天气里,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的缘故.乘出租车时,小华的手刚接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这常常是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_________带电后与小华发生了放电现象.有拖地铁链的车,不发生这种现象,这是利用铁的__________________性好,把产生的电导入地下.
2 吸引轻小物体 异种 吸引 摩擦 导电 【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头发和梳子摩擦,头发和梳子带异种电荷,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摩擦起电现象,从而带了电,所以手刚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汽车上的拖地铁链是为了把汽车行驶过...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阳江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甲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甲认为:A较重;乙认为:B较重;丙认为: A、B一样重.
(1)物理老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由此你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2)根据如图乙的实验,小明同学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 (选填“是”或“否”)正确.
b.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答:
(1)甲 (2)否 (3)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比较“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大小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甲可知,由于胡萝卜两边的力臂长短不一样,由图乙可知,当力臂不一样时两边的钩码的重力不一样,结论甲正确。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