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 R=$\frac{U}{I}$,当 U=0 时,R=0
B.根据 R=$\frac{U}{I}$,当 U 增大时,R 增大
C.根据 R=$\frac{U}{I}$,I 增大时 R 减小
D.根据 R=$\frac{U}{I}$,对于同一段导体,I 与 U 成正比

分析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解答 解:AB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C错误;
D.对于同一段导体,电阻一定,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AB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平静的池水中,看到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它是白云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结果.看到水中游动的鱼,这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16m/s;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答案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文峰同学所在的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不同,如图1中a、b所示.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1)图中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a”、“b”).
(2)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此实验时,文峰小组同学应选用水银(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白气”是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短跑运动员跑步的速度是 36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图9乙中.

(1)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右端(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目的是保护电路.
(3)实验中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保持电压表的读数(或R两端的电压)不变.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电压.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断路.
(6)实验中该同学将图甲中的R由10Ω的定值电阻换为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还在上一次实验的位置,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7)实验中,小敏所选择的变阻器的规格是C(选填序号).
A.10Ω 0.5A      B.20Ω 1A      C.50Ω 2A
(8)分析图乙中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初步可以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表记录的是小刚同学40?m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保留2位小数)
路程/m10203040
时间/s2.54.56.27.7
(1)前6.2?s内的平均速度是4.84m/s;
(2)后20?m内的平均速度是6.25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19m/s;
(4)在测定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一位同学跑25m与50m的短跑平均速度测定记录如表所示,计时器用的是手表,有两格计时时刻数值已经模糊不清,请你补上并计算平均速度.
路程(m) 计时开始 计时结束 跑的时间(s) 平均速度(m/s)
25 08:10:30 4
50 08:12:10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16cm时,在透镜另一端的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像距为8cm时,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4cm~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A=$\frac{Gh}{FS}$(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F,杠杆的机械效率ηB> (>/=/<)ηA,在这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和杠杆重力做额外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