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将两根电阻丝R1、R2分别插入甲、乙两瓶等量煤油中,串联接入电路,R1∶R2=2∶5.通电一段时间后,R1、R2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 2∶5 B. 5∶2 C. 4∶25 D. 25∶4

A 【解析】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电流相等,根据产生热量的公式Q=I2Rt可知,电流一定时,产生热量与电阻成正比,则=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西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 洗澡时舒适的水温为80℃

B. 普通学生的鞋长50cm

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 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C 【解析】A. 洗澡时舒适的水温为35℃左右,故A错误。B. 普通中学生的鞋长约为25cm,故B错误。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正确。D. 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检测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列出了下列几条注意事项,其中没有必要的是(  )

A. 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始终是断开的

B. 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接线,开关应靠近电源正极

C. 使用电表前要选择量程,调零

D. 不准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

B 【解析】在做电学实验时,为了用电安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是断开的,故A是必要的;接线时可从正极开始,也可以从负极开始,开关靠近正极或负极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故B是不必要的;使用电表前选择合适的量程可防止电表被烧毁,调零是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故C是必要的;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会短路电源,这是不允许的,故D是必要的;应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由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则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计算题

如图甲、乙所示为某型号电水壶的电路示意图及铭牌,R与R0产生的热能均能被水吸收,保温状态水温保持在80℃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l)保温状态下,开关S0、S分别处于什么状态___?

(2)求电阻R0和R的阻值___,____.

(3)80℃的一杯水,放在桌上自然冷却,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出丙图图线.从图中可以得出什么降温规律_____?

(4)一满壶80℃的水,自然冷却到室温,水释放的热量为多少______?(水的比热c=4.2×103J/(kg•℃)].

S0断开、S闭合 1166Ω 44Ω 由图丙得出,水的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1.26×105J 【解析】(1)电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根据P=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S0断开、S闭合,R和R0串联;(2)当开关S0、S都闭合时,电阻R0被短路,电路为R简单电路, 由P=得,电阻R的阻值:R===44Ω;电水壶处于保温状态,R和R0串联,此时电路总电阻:R串===1210Ω,则电阻R0的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热熔胶在室温下为固体,加热变为较强黏性的液体,冷却后,将物体牢牢地粘在一起,如图是热熔胶枪的外形,在枪嘴内有电热丝.电热丝的电阻是1 000 Ω,通过的电流是0.2 A时,1 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_J.

2400 【解析】加热时间t=1min=60 s,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热丝产生的热量:Q=Rt=(0.2A)224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研究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力大小/N

0.49

0.98

1.47

1.96

2.45

弹簧的伸长/cm

2

4

6

8

10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解析】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拉力为0.49N时,弹簧的长度为2cm;拉力为0.98N 时,弹簧的长度为4cm;一直到拉力为2.45N时,都是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增加 0.49N ,弹簧就伸长2cm .因此在该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在该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

m=(其中c为光速)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

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km/s 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 000 000 0005kg、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

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

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

_____,而_____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两种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的规律是:

m=

其中m是指动质量,m0是指静质量,c为3×108m/s.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_____c,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设m0=100kg,当它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求其动质量___,并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________?

静质量 动质量 远小于 m=167kg 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动质量显著大于静质量,其质量随速度而改变就不可忽视了. 【解析】【解析】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静质量,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2017•枣庄卷)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A 【解析】试题分析: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