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将重为3.9N的物块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物块所受拉力为2.6N,已知斜面的高为2m,长为4m,则拉力做功为10.4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65N,若用图乙所示装置匀速提升该重物上升0.5m,当其机械效率与斜面相同时,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73N,该过程所做的额外功为0.65J.

分析 (1)首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注意分度值,利用W=Fs求总功,利用W=Gh求有用功,根据η=$\frac{{W}_{有}}{{W}_{总}}$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根据W=W+W求出额外功,然后根据W=fs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2)对滑轮组进行分析,判断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nh;求出有用功,知道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再根据W=Fs求拉力大小,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求额外功的大小.

解答 解:
(1)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6N,
拉力做的总功为:W=Fs=2.6N×4m=10.4J,
有用功为:W=Gh=3.9N×2m=7.8J,
机械效率为:η=$\frac{{W}_{有}}{{W}_{总}}$=$\frac{7.8J}{10.4J}$×100%=75%;
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为:W=W-W=10.4J-7.8J=2.6J,
根据W=fs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为:
f=$\frac{{W}_{额}}{s}$=$\frac{2.6J}{4m}$=0.65N;
(2)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3h=3×0.5m=1.5m,
有用功W′=Gh′=3.9N×0.5m=1.95J,
根据η=$\frac{{W}_{有}}{{W}_{总}}$可知使用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
W′=$\frac{{W}_{有}^{′}}{η}$=$\frac{1.95J}{75%}$=2.6J;
根据W=Fs可知,
拉力为:F′=$\frac{{W}_{总}^{′}}{s′}$=$\frac{2.6J}{1.5m}$≈1.73N;
额外功为:W′=W′-W′=2.6J-1.95J=0.65J.
故答案为:2.6;10.4;75%;0.65;1.73;0.65.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斜面、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搞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关系,同时涉及滑轮组绳子段数的判断及s与h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如图所示.
步骤1: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瓶子:甲、乙、丙、丁.
步骤2:当他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瓶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再排列瓶子: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个重为1N的滑轮,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重1N的小球和一个10N重的物体,小球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整个装置都是静止的,这时弹簧秤的读数是3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9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的各类杠杆中,属于费距离的是(  )
A.
          门把手
B.
          钓鱼杆
C.
            镊子
D.
        扫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中,小明知道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他认为短蜡烛先灭.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分析与论证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假设与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两块正对而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相距4m,某人AB站于两镜中间的位置,则他从镜中看到的第一个正面像和第一个背向像之间的距离为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4.5V并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连线).
(2)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对电流表的操作应该是调零.

(3)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
(4)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为3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0.2A;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左端(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并记录下电流表示数为0.3A;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电流表示数为0.6A.
(5)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6)王强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电阻太小;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要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1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