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是便于测量力臂.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2424
24638
33.6846
小明按图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力臂变小.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在许多物理实验中,通常也要进行多次实验,如:
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
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
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同灯泡
多测几组数据;
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时,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与小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D.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分析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力臂正好等于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小于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4)物理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发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
(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下倾,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大的好处是力臂在杠杆上,便于力臂的测量,同时消除杠杆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如图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小于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变小,因此动力会变大.
(3)先将数据中的各自的力与力臂相乘,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为F1l1=F2l2(或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发现物距的变化时,像的变化规律,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其中与小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1)左;便于测量力臂;(2)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力臂变小; (3)F1l1=F2l2;(4)D.

点评 物理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发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要真正明确每一个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卢瑟福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相同,下述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图中,F1和F2是物体所受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哪些情况下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同学进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1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影响.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2、3、4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B.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得的数据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与R2的电流分别是(  )
A.2.1A,0.42AB.1.68A,0.42AC.2.1A,1.68AD.1.78A,0.4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了确保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叫停车距离.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
速度v/(km/h)反应距离S1(米)制动距离S2(米)停车距离S3(米)
14591423
2751538
39074
4105217697
(l)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分析计算表中尚缺的三个数据,写出计算过程.
(2)请在图中作出停车距离和速度的关系图.
(3)根据关系图或数据表的材料,分析说明超速和酒后驾车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摄影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表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F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W、W,关于做功的大小的下列说过正确的是(  )
A.W=W>WB.W>W>WC.W=W=WD.W>W>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270N的重物匀速提升6m,所用拉力为100N,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1620J,拉力的功率是9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更大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