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标有“6V”字样,通过灯泡L的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象所示,只闭合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C阻值为RC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Pc,只闭合S2时,R2的功率为P2,已知Pc:P2=8:5;Rc:R2=2:5,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5Ω,电压表量程(0-15V),电流表量程(0-3A)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和额定功率;
(2)电源的电压和Rc的电阻;
(3)通过开关的通断和滑片的调节电路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分析 (1)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I=$\frac{U}{R}$求出此时灯泡的电阻,利用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2)只闭合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C阻值为RC时,RC与L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图象读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只闭合S2时,R2与L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I2R结合Pc:P2=8:5、Rc:R2=2:5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图象读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即可求出RC的阻值,进一步求出R2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2、S3且滑片位于b端时,R2与R1的最大阻值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和P=UI=$\frac{{U}^{2}}{R}$求出R2与R1最大阻值消耗的电功率,两者之和即为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只闭合S3且滑片位于b端时,R1的最大阻值和灯泡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此时通过R1的最大阻值和灯泡的电流相等,它们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符合题意的电流,利用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解答 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6V,由图象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0A,
由I=$\frac{U}{R}$可得,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
RL=$\frac{{U}_{L}}{{I}_{L}}$=$\frac{6V}{1.0A}$=6Ω,
灯泡的额定功率:
PL=ULIL=6V×1.0A=6W;
(2)只闭合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C阻值为RC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只闭合S2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1中,电路中的电流I1=0.8A,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1=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L1+I1RC=3V+0.8A×RC
因Pc:P2=8:5;Rc:R2=2:5,
所以,由P=UI=I2R可得:
$\frac{{P}_{C}}{{P}_{2}}$=$\frac{{{I}_{1}}^{2}{R}_{C}}{{{I}_{2}}^{2}{R}_{2}}$=($\frac{{I}_{1}}{{I}_{2}}$)2×$\frac{{R}_{C}}{{R}_{2}}$=($\frac{{I}_{1}}{{I}_{2}}$)2×$\frac{2}{5}$=$\frac{8}{5}$,
解得:I2=$\frac{1}{2}$I1=$\frac{1}{2}$×0.8A=0.4A,
由图象可知,图2中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UL2=1V,
则电源的电压:
U=UL2+I2R2=1V+0.4A×$\frac{5}{2}$RC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3V+0.8A×RC=1V+0.4A×$\frac{5}{2}$RC
解得:RC=10Ω,R2=$\frac{5}{2}$RC=$\frac{5}{2}$×10Ω=25Ω,
电源的电压U=UL1+I1RC=3V+0.8A×10Ω=11V;
(3)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2、S3且滑片位于b端时,R2与R1的最大阻值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
P=$\frac{{U}^{2}}{{R}_{1}}$+$\frac{{U}^{2}}{{R}_{2}}$=$\frac{(11V)^{2}}{25Ω}$+$\frac{(11V)^{2}}{25Ω}$=9.68W;
只闭合S3且滑片位于b端时,R1的最大阻值和灯泡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1+UL′,即11V=I×25Ω+UL′,
由图象可知,当I=0.4A、UL′=1V时符合,
则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P=UI=11V×0.4A=0.44W.
答:(1)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6Ω,额定功率为6W;
(2)电源的电压为11V,Rc的电阻为25Ω;
(3)电路的最大功率为9.68W,最小功率为0.44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路消耗最大、最小功率的判断以及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事例中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春天百花争艳,不是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B.夏天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秋天丹桂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
D.冬天大雪纷飞,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3)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点F,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5.2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光屏.
(3)小明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他采用的方法是: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大小合适的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光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  )
A.若像是缩小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0cm
B.若像是缩小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
C.若像是放大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0cm
D.若像是放大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到镜面距离关系.
(2)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本身”).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小一点好.
(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从图象中可看出,该固体是晶体(晶体/非晶体).
②从图象中可看出,在t1时间内,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来越小.请对这个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质量为890克,密度为8.9×103千克/米3的铜块,求:(g取l0N/kg )  (1)该铜块的重力.
(2)当该铜块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当该铜块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g/cm3的酒精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