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托盘天平
B.
镊子
C.
钢丝钳
D.
起子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A错误;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
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
D、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1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A.
A.①②B.①③C.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镜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240m,该倒影是虚(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反射(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飞机升空时,地面人员看到机翼下方红色的“中国商飞”字样,是因为这些字反射(吸收/反射)了红光.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所以机翼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小;飞机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棋子A的像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4.00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7.10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A的右端到NN'距离.
 次数 1 2 3 4 5
 lA/cm 4.305.70 7.10  8.80 9.90
 lB/cm  5.40 6.50 8.50 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lB应测量B的左端到MM'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
C.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菏泽丹阳路跨铁路立交桥建造时,为了不影响南北方向上京九铁路的正常运行,主桥沿铁路线平行的方向上修建.重达2.48万吨的主桥面建成后,再在水平方向上逆时针转动81.67度(如图所示),以实现与东西方向引桥的精确对接.此项工程创造了转体重量最大、球铰直径最大、桥身最长三项世界记录.主桥面的转盘在转动时需要减小摩擦,请你提出两种减小摩擦的办法:①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添加润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l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12WD.有用功为12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近视眼的缺陷”.他们用蜡烛代表眼睛观察的物体,用凸透镜代表眼球的晶状体,用光屏代表视网膜.为判断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不给凸透镜戴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给凸透镜戴上眼镜,移动光屏,再次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实验时,要注意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下表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
实验序号物距u/cm不戴眼镜的像距
v1/cm
戴眼镜的像距v2/cm像的性质
145.012.513.8倒立缩小
240.013.514.2倒立缩小
330.015.016.0倒立缩小
415.030.035.6倒立放大
小组同学通过分析认为,第4次数据是无效的,原因是眼睛不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v1<(>/=/<)v2,所以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远离(远离/靠近)晶状体.那么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前/后)方.
小华进一步思考后提出另一实验方案:
先给凸透镜戴上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取下眼镜,再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
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可行(可行/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