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分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
故选C.

点评 了解声音三个特性的概念,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的故障,他先将导线并联在灯L1的两端,发现L2亮,L1不亮,然后并联在灯L2两端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源无异常.由此判断(  )
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内能大的物体把热量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大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丙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628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B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2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34 m;
(5)图丙中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B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欧姆定律的公式I=$\frac{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是用弹弓弹射“子弹”的情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越弹性势能,“子弹”被弹射得越远;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是因为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速度小,“子弹”被射出的远近可能与“子弹”质量、橡皮筋伸出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探究这种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情景.实验步骤如下:
(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的大小,即金属块所受的重力;
(2)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3)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的示数V2及测力计示数F2;在此实验中,浮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由F1-F2表示出来,量筒内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若用ρ表示水的密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F1-F2和ρ(V2-V1)g的值是相等的,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最后两空用题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使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向上
C.
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拉动玻璃板,玻璃板脱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