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分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3)使A、B保持相对静止,测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解答 解:
(1)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同理,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
(1)D;C;
(2)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增大压力;
(3)静止;
(4)F1=F2

点评 掌握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小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杠杆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重力的力臂为零,重力对杠杆的转动不产生影响.实验中通过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阳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阳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为什么?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实验结束后,小阳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同一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使杠杆处于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所得结论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嫦娥三号”已成功实施着陆.“嫦娥三号”的发动机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间可以形成一道热屏障,即使燃烧室和喷管温度高于1200℃,外面温度也不超过100℃.这主要是利用了材料良好的绝热性;“玉兔”月球车驱动机构壳体等部件采用的是一种镁合金材料,这种材料较轻,主要应用了镁合金密度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等大的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形成两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甲所示是某电子秤原理图.托盘与弹簧相连,滑片P固定在弹簧上并能随弹簧的伸缩上下滑动,R是一根长x0=10cm的均匀电阻丝.空盘时,滑片P位于R的最上端,称量最大值时,滑片P位于R的最下端,R最大阻值Rm=40Ω,电源电压恒为3V.请完成以下问题解答:

(1)图甲中的“质量表”用电流表改装;R0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2)空盘时,闭合开关S,电路电流为0.3A,求R0的阻值;
(3)称量最大质量时,求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学生称一物块时,右盘砝码及游码如图所示,天平平衡,则物块质量记录正确的是(  )
A.60.8gB.62.4gC.62.8gD.6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了研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敏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
(1)若按图乙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或电流表、电压表示数没有明显变化).
(2)经检查,是实验电路中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乙图中画出正确的实物电路图.
(3)改正错误后,小敏继续实验.第一次实验用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第二次实验仅将电阻R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根据这样的实验步骤,可以发现I2>$\frac{{I}_{1}}{2}$(选填“<”、“=”或“>”)因此,小敏认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你认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为什么没有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但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图中a、b根导线有一根断了,则该导线是a(填写字母)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眼睛应先注视电压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另一电表示数,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6W.
(4)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再将滑片P向B移动到另一位置,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受灯丝温度的影响,滑片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电阻51015
电流0.300.200.15
(5)小乔还想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断开开关,取下灯泡,先后把定值电阻接入原来灯泡的位置上进行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乔存在的错误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小乔按照表中的实验顺序若要完成实验探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B(选填“A”或“B”)端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尺固定在桌边,在钢尺上用细线挂钩码.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三个主要步骤.(钩码规格相同)通过比较(a)和b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