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安徽省名校九年级中考精准原创预测物理试卷7(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重物提升了1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 J,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绳重和摩擦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乐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区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该实验探究的是 (小车/木块)的动能大小与其 的关系,实验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倾斜程度不同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撞击B点的木块,控制AB距离相同,该实验的物体速度是指小车与木块碰撞 (前小车/后小车/前木块/后木块)的速度,他是通过改变斜面 (长度/倾斜程度 )来改变速度大小的.老师肯定了小明爱动脑筋的习惯,但指出这种设计通过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大并不能说明其动能大,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区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区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桂花飘香”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带电体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时间为20s.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工人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四幅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陆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3)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不变);于是,小昊和小陆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陆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