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液面等高的水和煤油如图甲所示(ρ>ρ煤油).同组的同学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你认为问题的所在是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纠正错误后进行实验得出了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物质是水.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a吸热能力强,则冬季取暖应选用物质a(都选填a或b).
(3)给质量同为100g的液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据此判断液体甲的比热容为A
A.2.1×103 J/(kg•℃)
B.4.2×103J/(kg•℃)
C.2.52×103 J/(kg•℃)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分析 (1)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水的初温、环境因素、水的质量不变等;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
(2)水与煤油相比,水的比热容更大,吸热能力更强,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小,根据乙图分析即可;
(3)由题知物质甲和水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物质甲吸收热量的2倍.根据吸热公式Q=cm△t判断两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物质甲的比热容.

解答 解:
(1)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题目中是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液面等高的水和煤油,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水和煤油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较慢,由乙图知,a为水,b为煤油;
②若相同质量的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更多,a的吸热能力更强;所以冬季取暖应选用的物质是a;
(3)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frac{Q}{m△t}$,
所以c=2c
又因为c=4.2×103J/(kg•℃),
所以c=2.1×103J/(kg•℃),
故选A.
故答案为:(1)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2)①水;②a;a;(3)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及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本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托盘所放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水平桌面上的密闭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上下两部分液体的深度恰好相等,如图.已知上下两种液体的密度之ρ1:ρ2=1:2.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力为F1,下部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2,则F1:F2=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米,其中位于江面上的正桥长1570米,一列长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用2分钟.
(1)根据题意,画出火车通过大桥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
(2)求火车的速度.
(3)求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微电脑电热水壶如图甲所示,它具有温度可控、自动抽水等优点,图乙是该电热水壶的铭牌(电热丝电阻不变),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小电动机将1.0kg的水从桶中提升了0.5m,电动机对水做的功至少是多少?
(2)为了泡绿茶要将水从20℃加热到90℃,则1.0kg的水需吸收热量是多少?
(3)若加热题(2)中的水需用时5分钟,则电热水壶的热效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有一个可折转的白色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2)将纸板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了反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15°75°
230°60°
345°45°
(4)如果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表示的方向被打击运动,球一但碰边可以多次反射,那么请用光的反射定律知识来回答:这个球最终将进入的球袋是4(填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圆柱体,测得该圆柱体的面积S为100cm2,圆柱体的重G为6N,当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某种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并计算出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123456
h/cm11.522.534
F/N4.84.23.63.02.41.2
p/×102Pa1.21.82.43.03.64.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同一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式为p=1.2×102Pa/cm×h.
(2)本探究中,计算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p的公式应该为p=$\frac{G-F}{S}$(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3)根据已经学过的液体压强知识,结合本题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液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按题目要求作图:

(1)把羊角锤看做杠杆,如图用羊角锤拔钉子,O为支点,画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F如图1示意图及其力臂L.
(2)请在如图2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中选出两个,并分别填入电路的空缺处.填入后要求:①闭合开关,小灯泡L1和L2都能发光;②小灯泡L1和L2并联连接.
(3)如图3中b实物电路,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路成为串联电路,并使电压表测量灯L2的电压,在改动的导线上打“×”,然后重新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