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测量力臂.
(2)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左端会下降.
(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2.25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 (1)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平衡的目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一般要进行多次测量,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3)设杠杆分度值是L,一个钩码重是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钩码数量,力和力臂的乘积大的一端下沉.
(4)钩码在支点的左侧,要使杠杆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将已知条件代入便可求出F1的大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题意判断动力臂如何变化,然后由平衡条件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

解答 解:
(1)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只有一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种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合理.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3)如果再在左右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3G×3L>4G×2L,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4)设一格的长度为L,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1的方向应竖直向上,由F1L1=F2L2得,0.5N×3×3L=F1×2L,解得,F1=2.25N;
从丙图中可以看出,弹簧秤的作用力最长的力臂为4L,即杠杆的长度,当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力臂将减小,因此作用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1)左;方便测量力臂;(2)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左;(4)2.25;变大.

点评 本题考查调节平衡螺母的作用、杠杆实验时动力和阻力的实验要求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一辆汽车驶过某大桥时,交警示意停车.该车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s,反应距离为10m,停车后查得该车的总质量10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按照规定,该路段限速80km/h,对路面的压强不得超过7×105Pa,利用上述数据计算说明,该车被示意停车的原因究竟是超速还是超载.(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物体G重300N,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该物体,试确定各图中力的大小(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F1=300  N            F2=150N            F3=1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小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小宇采用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则铁块到的摩擦力是1.6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压力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5)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关于木块受力说法正确的是C.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摩擦力
C、受重力、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③⑥ (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因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历来我国医家都强调“春捂”,即“春不忙减衣”;在民间也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的说法.如图所示为北京2017年2月份每日最高温与最低温的走势图,由图可知每日气温的特点是普遍存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现象.请你就“春捂”提出“穿衣”的合理建议出门时要穿上保暖性较好的衣物,确保身体没有寒冷感,再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以达到感觉舒适的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军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当烛焰位于a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应该在透镜右侧的II区域(选填“I”“II”“III”),物理学中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做成的仪器;
(2)当烛焰位于S点时,在凸透镜前(左侧)放一近视眼镜,光屏上出现的像应该在透镜右侧的III区域(选填“I”“II”“III”);
(3)当烛焰位于d点时,小军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则烛焰的像将出现在玻璃板右侧的I区域(选填“I”“II”“III”),此时,小军慢慢移动光屏,想用光屏承接蜡烛的像,光屏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物体不受力时,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m/s、vB=2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m/s;如果小球在经过C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