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不超速行驶.

分析 (1)已知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根据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由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然后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2)车的速度行驶过快时,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变大,为避免车祸的发生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保持车距等.

解答 解:(1)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s=70m-60m=10m,
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v=$\frac{s}{t}$=$\frac{10m}{0.5s}$=20m/s=20×3.6km/h=72km/h.
(2)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开车时注意: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开车,开车时应注意力集中、保持车距等.
故答案为:20;72;不超速行驶.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同时进行了安全教育,有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1.5A”字样,把它和30Ω的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入电路,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化范围是(  )
A.0~30ΩB.0~50ΩC.0~80ΩD.30Ω~8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四轮沙滩卡丁车,其满载时总重为3600N,车轮与沙滩接触的总面积为0.2m2.卡丁车满载时在水平沙滩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功率为2.3×104W.(g=10N/kg)
(1)当卡丁车满载并静止在水平沙滩上时,它对沙滩的压强为多少帕?
(2)此次行驶中卡丁车的牵引力为多少牛?
(3)该卡丁车以汽油为燃料,若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热量的25%转化为卡丁车运动的机械能,则以该速度行驶10min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的汽油?(q汽油=4.6×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微调.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如图2所示,将一只手表分别放在图中A、B位置,若人在透镜的右侧观察,则看到放在A位置的表的指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放在B位置的表的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填“顺”或“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当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u<f;乙图中2f>u>f
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D.甲、乙两图中眼睛靠近凸透镜,一定都可看到原来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认真造成的
B.只要测量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就可以避免误差
C.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
D.误差不可避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读出如图铅笔的长度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将开关闭合,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将开关断开,两个小灯泡同时熄灭,据此可以判断(  )
A.两个小灯泡串联B.两个小灯泡并联
C.两个小灯泡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