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乘坐梧州南站开往广州南站的动车,当动车行驶时,看到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不动,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桌面
C.路旁的树木
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答案】B
【解析】解:A、以铁轨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B、以桌面为参照物,苹果是静止不动的,符合题意;
C、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B.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吉他是一种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相同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D.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长度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入电路,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 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均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小刚和小强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

  

(1)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木板_______滑动。

(2)他们通过用乙、丙所示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_______,重新做一次实验。

(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出,如果按图丁来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g取10N/kg)

(1)求电梯静止时,小勇对秤台的压力.

(2)若电梯在10s内下降的距离为18m,求电梯这段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丙分析,小勇在哪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并求此时他对秤台的压力.

(4)若下降中体重秤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压力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为F=ma,其中a称为加速度,单位为N/kg.请计算小勇完全失重时加速度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