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定值电阻R0的发热功率P0、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PR和电源总功率PU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了a、b、c三条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其中,反映电源的总功率PU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选填“a”、“b”或“c”),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 W。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_______(选填“白上往下”或“白下往上”)固定各个仪器。
(2)小华同学安装好器材后,点燃酒精灯,加热10 min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小芳指出小华的实验需要改进,请你对小华的实验提出-条改进建议:_____ ;改正后的好处是________
(3)小华改进实验后,点燃酒精灯,继续加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格中。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半数以上是由于超速、超载引起的。我市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管理力度,将 “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40km/h,由“电子眼”抓拍到装有沙子的某型号货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30km/h和45km/h,通过A、B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20min。问:
(1)按“区间测速”标准判断该货车在AB段是否超速?
(2)按照规定,载货车辆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7×105Pa即被判为超载。该型号货车部分参数如下表甲所示。利用表中参数计算,该货车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最多能装沙子的体积为多少?(ρ沙=2.0×103kg/m3,g取10N/kg)
(3)该货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运动60 s的速度一时问图象如下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发动机完全燃烧柴油0.2kg,已知发动机的效率η=40%。柴油的热值q=4.5×107J/kg,则货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北京改编 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B. 小铁球对磁铁没有作用力
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厚玻璃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__________的变化,就能知道厚玻璃瓶是否__________,这个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线圈中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大。关于电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指针的偏转方向会改变
B. 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该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D. 线圈中电流大小变化时,其所受磁场力大小永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致同学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⑴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⑶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