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5,物体A重为10N,当压力为50N时,物体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当压力增大到60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
A、小于10N B、10N C、50N D、60N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F/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________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
(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红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7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甲杯水温/℃ | 25 | 27 | 29 | 32 | 34 | 36 | 38 |
乙杯水温/℃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甲图中):先固定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 。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直路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常用空气源热水器来冲凉洗澡,如图是“美的”空气源热水器。空气源热水器内有一种吸热介质——冷媒。“冷媒”作为空气源热水器热的“搬运工”,能把外界的热搬到空气源热水器的内部。液态的冷媒温度低于零下20℃,与外界存在着温差,因此,冷媒可吸收外界空气的热能,在蒸发器内部转化为气态①,然后通过空气源热水器中压缩机的工作,使气态冷媒的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冷媒通过冷凝器时从气态转化为液态②,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被水箱中储备水吸收,使水温升高,从而达到制热水的目的。空气源热水器所消耗的电能仅是带动压缩机工作,由于大量空气中的热能进入系统,所以它得到的能量是压缩机消耗电能的3倍以上。技术参数表如下表:
(1)试写出文中划线部分的两个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
(2)空气源热水器中水的内能增加是能量的 (填“转移”或“转化”)。
(3)某家庭每天需要用60℃热水200 kg,若水的初温是1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c =4.2×103J/( kg.℃))
(4)该家庭使用空气源热水器提供热水,若空气源热水器得到的能量是压缩机消耗的电能的3倍,则每天需要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分析该技术参数表,可知该空气源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少?
美的空气源热水器技术参数表 | |
名 称 | 美的空气源热水器 |
型 号 | RSJF-32/R-A |
总输入功率 | 880W |
热水产量 | 60L/H |
电源规格 | 220V-50H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2-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均标有“2A 20Ω”字样,通过哪几个电路图可测出RX的阻值: ( )
A.甲、丙 | B.乙、丙 | C.甲、乙 | D.甲、乙、丙 |
图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