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甲、乙,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1:4B.1:1C.1:2D.4:1

分析 从图象中读出一组数据,根据ρ=$\frac{m}{V}$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由题意可知,实心正方体甲、乙的质量相等,根据m=ρV=ρL3求出边长之比,利用S=L2求出求出甲、乙的底面积之比即为受力面积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压力关系,根据p=$\frac{F}{S}$求出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m=8g时V=1cm3,当m=4g时V=4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frac{{m}_{甲}}{{V}_{甲}}$=$\frac{8g}{1c{m}^{3}}$=8g/cm3,ρ=$\frac{{m}_{乙}}{{V}_{乙}}$=$\frac{4g}{4c{m}^{3}}$=1g/cm3
则$\frac{{ρ}_{甲}}{{ρ}_{乙}}$=$\frac{8g/c{m}^{3}}{1g/c{m}^{3}}$=$\frac{8}{1}$,
由m=ρV=ρL3可知,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的边长之比:
$\frac{{L}_{甲}}{{L}_{乙}}$=$\sqrt{\frac{\frac{m}{{ρ}_{甲}}}{\frac{m}{{ρ}_{乙}}}}$=$\sqrt{\frac{{ρ}_{乙}}{{ρ}_{甲}}}$=$\sqrt{\frac{1}{8}}$=$\frac{1}{2}$,
则甲、乙的底面积之比:
$\frac{{S}_{甲}}{{S}_{乙}}$=$\frac{{{L}_{甲}}^{2}}{{{L}_{乙}}^{2}}$=($\frac{{L}_{甲}}{{L}_{乙}}$)2=($\frac{1}{2}$)2=$\frac{1}{4}$,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的质量相等,
所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即F=F
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frac{{p}_{甲}}{{p}_{乙}}$=$\frac{\frac{{F}_{甲}}{{S}_{甲}}}{\frac{{F}_{乙}}{{S}_{乙}}}$=$\frac{{S}_{乙}}{{S}_{甲}}$=$\frac{4}{1}$.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从图中读出相关数据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是解题的前提,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沸腾的特点.
(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如表的数据,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第1min时的温度,请填在下面表格对应的方框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A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温度/℃909293949596979898989898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4)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内焰/外焰/焰心)加热.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C.测量时,要让弹簧、指针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D.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0.02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30°B.40°C.45°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A.有助于杀菌B.反射电磁波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D.发射紫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1,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其中听诊器是运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如图2为了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可以采用超声波治疗的方法.利用仪器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圆形的反射镜把声波集中到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是运用了声音具有能量(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填字母).
A.电阻断路B.电流表坏了  C.滑动变阻器短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滑动变阻器除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调节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作用.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左(填“左”或“右”)滑动,同时眼睛盯住电压表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3s和19.32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卫冕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博尔特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运动的
B.200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m/s
C.100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m/s
D.100m决赛的最大速度可能达到为1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1752 年 6 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即将到来时将一只风筝放上了天.当风筝进入雨云而带上电后,风筝上的一束纤维像刺猬一样竖了起来,这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有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工作过程大致如下所述.受污染的空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电金属捕获,其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