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九寨沟”的镜海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中“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 (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鸟在水里游”就是水面映出鸟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点评 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经常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对解决此类问题很有帮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若开关S闭合后,通电螺线管甲和条形此题乙形成的磁感线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a、c两端都是N极B.a、d两端都是N极C.b、c两端都是N极D.b、d两端都是N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动滑轮重
G/N
钩码重力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的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η
0.110.20.60.4 83.3%
0.120.21.10.4 
0.220.21.20.4 83.3%
(1)弹簧测力计应该竖直向上并匀速拉动绳子.
(2)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90.9%.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frac{{G}_{动}+G}{2}$,可能的原因是:滑轮与轮轴间有摩擦、绳子有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导体AB发生运动,这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  )
A.课桌高度为80cm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为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m/sD.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3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时,会自动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引力,水银不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在热水和冷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是在热水(选填“热水”或“冷水”)中扩散得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C.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D.
A.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      B.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D.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C.玻璃管顶端突然破了一个小孔,水银会向上喷出      
D.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2.如图所示,a、b为岸上灯泡S发出的射入潜水员眼睛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潜水员看到岸上灯泡S的像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如图1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
(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发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左边旋转,挂钩码后依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如表是小明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
20.0510.1
10.0820.04
30.0220.03
通过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3)实验中共有6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如果已经挂有二个钩码,如图2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上画出你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画出二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