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分析 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解:
A、温度是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还有状态、体积等因素.此选项错误;
B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D、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cm3,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m2,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干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手机蓄电池在充电时属于电路组成中的用电器(电源/用电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 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看到B蜡烛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由于玻璃板较厚,小红发现出现了两个像,如乙图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玻璃板Q面(P/Q)所形成的,这个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C;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4)丙图是小红的实验记录,据此小红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同组的小芳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5)几天后,老师讲解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小芳认为用平面镜也可以完成实验探究,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并演示给小红看:她在镜前放一笔帽A(如图丁所示),在笔帽左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笔帽A的像,并沿视线方向在纸上插一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像B,记下大头针的位置a;再插第二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第一枚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位置b;然后在镜前笔帽A的右侧,用同样的方法记下c和d.小红看到这里恍然大悟,代替小芳继续操作找到了像B的位置.他的操作是:连接a和b,并延长ab,连接c和d,并延长cd,ab与cd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B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2)某同学用手捋了几下一束塑料丝后,怎么捆也捆不紧,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v=$\frac{s}{t}$.
(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秒表,刻度尺;
(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4)某同学测出路程s=78cm,测出时间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为0.39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说法是(  )
A.夏季,内陆地区的雨量充沛,雨水把高空的热量带到了地面附近,使气温升高
B.夏季,内陆地区地面附近水蒸气比沿海多,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气温升高
C.冬季,内陆地区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成损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气温降低
D.沿海附近的含水量都比内陆多,水的比热容最大,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一盏灯标有“36V 40W”的字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灯的额定电压是36V
B.该灯发光时的电功率是40W
C.该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42.4Ω
D.当通过该灯的电流是1A时,它的实际电功率小于4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在如图中的填入正确的电表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