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中,甲同学用力100牛,乙同学用力200牛(二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1)图中,合力为    牛,方向    ;在图(2)中,合力为    牛,方向   
【答案】分析:在力的合成中,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当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当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解答:解:(1)在第一幅图中,两位同学作用力方向相同,所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和,
即F=F1+F2=200N+100N=300N,合力方向与分力的方向相同,即合力方向向右;
(2)在第二幅图中,两位同学的作用力方向相反,所以其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即F=F1-F2=200N-100N=100N,合力的方向与较大分力的方向相同,即合力方向与乙同学拉力的方向相同,方向向左;
故答案为:(1)300,向右;(2)100,向左.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并且能够确定合力的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昌平区二模)如图甲所示是一个装置示意图,正方体A作为配重使用,保证杠杆EOF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某同学用这个装置和一个圆柱形密闭容器D提取水中的圆柱体B;该同学用力拉动滑轮组绕绳自由端,手拉绳的功率和密闭容器D匀速被提升的距离关系如图22乙所示;在提升全过程中,密闭容器D上升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配重A始终没有离开地面,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等.已知密闭容器D的底面积为SD=1.2×10-2m2,质量为mD=3kg;正方体A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0=3×104Pa,密闭容器D未被提出水面匀速上升和完全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A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2.1×104 Pa,p2=1.3×104 Pa.(不计绳的重力,滑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不考虑水面高度变化,g取10N/kg)
求:(1)密闭容器D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G0
(3)圆柱体B受到的重力;
(4)密闭容器D完全提出水面后,滑轮组提升圆柱体B的机械效率.(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6?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与10、5与11或6与12
4与10、5与11或6与12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错误
错误
,乙同学的分析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华同学对一蜡块的密度进行测量,实验时使用的铁丝,其体积可忽略不计.他采用的测量方法如下:

(1)如甲图所示,利用天平称量此蜡块的质量为
32
32
g.
(2)用细铁丝扎在蜡块上并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如乙图所示,蜡块体积为
4×10-5
4×10-5
m3
(3)经过计算,该蜡块的密度为
800
800
kg/m3
(4)假设在步骤(2)中,此同学用力稍大了一些,将蜡块压到了量筒底部.这样
(填“会”或“不会”)影响蜡块密度的测量.
(5)如丙图所示,小明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
0.4
0.4
g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零刻度线
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
减去
减去
(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力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上升
距离s/m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
340.10.41.10.50.5572.7%
(1)第2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
(3)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移动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由此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大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力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上升
距离s/m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
340.10.41.10.50.5572.7%
(1)第2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填“高”或“低”).
(3)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移动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填“增加”或“减小”).由此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大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