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某兴趣小组用一薄壁量杯(杯壁体积忽略不计)制作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装置,操作如下:
(1)在量杯内装入适量细沙后放人水中,量杯在水中竖直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量杯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______mL;
(2)将该装置放入某液体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某同学将一小石子放入量杯,静止时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子质量是______g。
【答案】20 0.8×103kg/m3 5.6g
【解析】
(1) [1]由图甲知,量杯的分度值为1 mL,此时量杯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20 mL,即量杯排开水的体积为20 mL。
(2)[2]由图乙知,将该装置放入某液体中,静止时量杯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为25mL,即量杯排开液体的体积为25 mL。量杯在水和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重力,F浮水=F浮液,即
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
解得
ρ液=ρ水=
1.0
103kg/m3=0.8
103kg/m3
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3]某同学将一小石子放入量杯,静止时如图丙所示,量杯排开液体中的体积为32mL,量杯所受浮力增加量即为小石子重力,即
G石=F浮=ρ液gV排液=0.8103kg/m3
10N/kg
(32-25)
10-6m3=0.056N
小石子的质量
m==
=0.0056kg=5.6g
小石子质量是5.6g。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阳光动力2号”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该机的机翼、机身和水平尾翼上共贴敷了17248片135μm厚的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机翼上方的形状为曲线,下方形状近似于直线,是利用了在气体中______的原理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为飞机的升空提供升力。
(2)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其强度比钢高五倍,质量却不到钢的一半。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填字母)。
A.硬度大,密度大 B.密度小,熔点低 C.密度小,强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u=______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__,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把托盘天平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_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将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乙,待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g;
(3)将烧杯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内,液面位置如图丙,则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______mL。称得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2g,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4)小明提出另一种测量待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和两个烧杯。简要步骤如下:
①分别往两个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
②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
③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2;
④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3;
⑤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 (用ρ水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飞家的走廊灯很容易烧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设计了如下电路,L1和L2都是“220V 40W”的灯泡(设灯泡L1和L2的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1的电阻是1210Ω
B.闭合S,断开S1,灯泡L1和灯泡L2串联
C.闭合S,断开S1,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110V
D.两灯泡都亮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8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飞要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电阻,选取电压是6V的电源。
(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______瑞。(填“左”或“右”)
(3)图乙中,小灯泡的I-U图像不是一条直线,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4)小飞又取来阻值是600Ω的定值电阻R0、一个开关和阻值约5Ω的未知电阻R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1的阻值,小飞的实验方案如下:
a.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1
b.闭合S1和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2
则电阻R1=______(用U1、U2和R0表示),小飞的实验方案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得电阻R1的阻值,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图甲和图乙两套实验装置器材的组装顺序都是由下至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________;
(2)小明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采取“水浴法”对试管中的海波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的好处是使试管中的海波________;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书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完整展示了探究实验要经历的七个探究要素。请把下列五个探究要素按照探究实验过程的顺序正确排序______( 只填字母);
A.设计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评估 D.分析与论证 E.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如图乙,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中,中心有孔的纸板,除了有固定温度计的作用,还有______的作用,从而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5)如图丙,小明完成实验后,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图象,图中____(选填 “AB”、 “BC” 或“CD”)段图象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活中的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装满水的塑料管,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B.图乙中向两只纸片中间吹气,两纸片靠拢说明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C.图丙中人提着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行,人的竖直拉力对滑板做功
D.图丁中人站在绝缘的木凳上,通电后不会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