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电磁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电磁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输送电能时,为了减少电能损耗,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的办法
B.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电动车的蓄电池只能作为电源,不能作为用电器
D.电磁感应现象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根据P=UI可知,电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小,由可得,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小,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越小;
(2)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3)蓄电在向外供电时是电源,当给蓄电池充电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就是一个用电器;
(3)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应用发电机.

解答 解:
A、在输送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线路中的电流越小,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高压输电能减少线路上电能的损失,故A正确;
B、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
C、在给蓄电池充电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就是一个用电器,故C错;
D、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故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高压输电的原理以及使用蓄电池时的能量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壮美山河,四季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秀景的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满树雾凇D.冬天,冰雕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吸管的一端是尖的,这是为了增大压强;利用面纸摩擦干燥的吸管,发现吸管可以吸引锡箔纸屑,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利用吸管吸饮料,这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酱油瓶子的容积约为5mlB.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v
C.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2kgD.房间的门高约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大小的.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小亮觉得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应该将一侧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继续实验,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侧的钩码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是小刚家里部分电路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不亮,检查保险丝没有熔断,小刚同学用试电笔分别测试A、B、C、D四点,发现A、C、D三处试电笔发光,B处不发光,则此电路故障应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B.电灯L短路
C.电线AC段某处断路D.电线BD段某处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杠杆OP能绕O点转动,将物体A用细绳挂在M点,杆OP处于图示倾斜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细绳竖直向上拉动杠杆最省力
B.无论拉力的方向如何变化,此杠杆均属于省力机械
C.若将物体A挂在N处,要想保持杠杆静止不动,拉力F必须增大
D.保持物块A和杠杆静止,沿顺时针改变拉力F的方向,拉力大小将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潜水艇从水下100米处上升到50米处时,所受浮力不变.
B.轮船从内陆驶入大海后,受到的浮力变大
C.鲤鱼在水中通过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所受浮力的
D.飞行中的飞机受浮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