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如图的电路中,R1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现象中会发生的是( )
A.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增加 D. R1消耗的电功率减小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悬浮在海水中的潜艇排开海水的质量为3200t(g=10N/kg,海水的密度1×103 kg/m3 求:
(1)潜艇所受浮力多大?
(2)潜水艇体积是多少?
(3)处于水下200m深度处有一个面积为2.4m的舱盖,求它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移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由增大到,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
B. R: :1
C. 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
D. 当滑片P滑到变阻器R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4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外活动中,小明利用实验室里的圆底烧瓶制作自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圆底烧瓶的容积是175cm3,当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5cm3时,潜水艇模型可以停在液面下任何深度。
(1)若通过细管A向瓶中压入空气,潜水艇模型将_____;
(2)当瓶中空气的体积为75cm3时,潜水艇模型恰好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潜水艇模型的体积为_____cm3.(软木塞、细管的体积和重以及瓶中的空气重忽略不计)
(3)小明经过思考,利用以上数据计算出圆底烧瓶的玻璃密度为_____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左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按电路图将右图实物图连接完整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______填“左”或“右”端.
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
接着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换成,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p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电压表示数为“零”时,电流表示数也为0A
B. 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大
C. 当电压表读数为2V时,变阻器阻值为5Ω
D. 变阻器由左端向右滑动过程中,电路总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图2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3倍
B.乙拉绳子的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的2倍
C.甲拉力的功率大于乙拉力的功率
D.如果考虑滑轮质量,图1装置的机械效率比图2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物块B被推动的距离能够反映小球A动能的大小,理由是物块B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A对物块B做功________
(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选用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发现,同一小球下落的高度越高,物块B被推出的距离越________。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4)分析实验现象,想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中,不同车型限速不同的原因是:动能一定时,因为大货车的________大,所以限速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有一枚防水印章,他想知道印章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操作: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印章的质量,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印章的质量为_____g;用量筒测量印章的体积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印章的体积为_____cm3;通过计算,得出印章的密度为_____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