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 )
A. M接C,N接D B. M接A,N接B
C. M接C,N接B D. M接A,N接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1:R2=1:3.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当开关S闭合时,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 联,此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 ;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当开关S断开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花岗岩的密度,取一小石块样品.
(1)测小石块的质量.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好天平,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 盘里.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测小石块的体积,将小石块缓缓的放入装有50cm3水的量筒内,水面升高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3)计算花岗岩的密度ρ=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的振动, 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振动。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_________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200cm处移至距透镜15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0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小明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____(偏大、偏小、等于).
(3)小明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向左移动蜡烛, 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又把一个远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远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下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选填“A”或“B”).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或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调.
(5)如图2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 s.(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6)当在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后,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眼睛 (填“能”或是“不能”)看到蜡烛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眼睛 (填“能”或是“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则此时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选填“>”、“<”或“=”);
(4)小明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I﹣U图象(图丙),根据图象,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进一步分析图象可知,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灯丝电阻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