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回顾探究和实验
器材:两个装有相同煤油的烧瓶、温度计、长度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步骤:①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②把两段电阻丝串联,是为了控制电流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③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电路中的电流比刚才实验时电流大,通电时间跟上次实验相同,发现同一烧瓶的温度升高的更多.
④还是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但通电时间比上一次的长,观察到同一烧瓶的温度比第一次的高.
结论:最终可以得到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分析 ①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应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把两段电阻丝串联,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一上一下.
③两电阻丝串联,它们的通电时间与通电电流相等,采用转换法,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电阻产生的热量通过温度计反映出来
④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通过比较通电时间长短,观察同一烧瓶的温度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①探究焦耳定律实验,除了题目提供的器材以外,还需要温度计,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应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将两段电阻丝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右下接线柱,如图所示:

③通电后,通过铜丝与镍铬合金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
实验中采用转换法,将两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映出来;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计上升的越高;
④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但通电时间比上一次的长,观察到同一烧瓶的温度比第一次的高,
由此可得: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热效应;电流的大量实验证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用公式Q=I2Rt表示.
故答案为:温度计;
①如图;
②串;控制电流相同;温度计的示数;
③多;
④高;电流的平方;正;正.

点评 本题通过焦耳定律的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控制变量法为物理实验中的常用方法,应重点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于岸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芸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开始感觉并不费力,可是越向外拉越费力,这是因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A.速度$\left\{\begin{array}{l}{定义: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公式:v=\frac{s}{t}}\\{单位:m/s}\end{array}\right.$
B.力的三要素$\left\{\begin{array}{l}{大小}\\{方向}\\{作用点}\end{array}\right.$
C.物理量与单位
D.
物体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不受力不变

受平衡力改变
受不平衡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所学知识连线情况完全正确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物体的沉浮条件
C.现象说明原理
D.物理实验与科学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小明起身关上了窗户,小亮索性用纸团堵住了耳朵,他们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在传播途径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或在人耳处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即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学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1014km,那么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长时间才能看到?(要求写出公式、带单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在凝固时需要放热而使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于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甲、乙两车通过路程之比为3:2,运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3:1B.5:3C.3:4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