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宽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热水停止了沸腾,然后用冷水浇瓶底,如图,则会看到 , 原因是.生活中的运用的原理刚好与其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有三只相同的玻璃杯,盛有等质量的酒精、纯水、盐水.ρ盐水>ρ纯水>ρ酒精 , 则甲、乙、丙玻璃杯中分别是( )
A.甲是纯水、乙是酒精、丙是盐水
B.甲是纯水、丙是酒精、乙是盐水
C.乙是纯水、甲是酒精、丙是盐水
D.丙是纯水、乙是酒精、甲是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煮元宵时锅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 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
C. 用油炸生元宵时必须扎孔以防元宵爆裂造成烫伤
D. 元宵露出馅后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例如雨滴从高空下落后越来越快,但在接近地面时作匀速直线运动.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质量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1)小明通过比较1、2号小球得出结论:相同半径的小球,质量大的收尾速度
(2)编号为4号的小球,当小球受到的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m/s,此时小球受到的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 . (g=10N/kg)
(3)小明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小球的收尾速度除了与小球的质量有关,还与小球的半径有关.请给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填上合适的数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飞机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把一大块玉石雕琢成精美玉石工艺品,密度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小陆小组在测量酸奶的密度时,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 . 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
③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不变);于是,小昊和小陆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陆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 , 记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 .
④若游码未放到零刻度处就将衡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得到的数据比真实质量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华小组测量了酱油的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 , 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 , 酱油的体积为V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小明同学在做完实验后将文具盒放在天平右盘中秤其质量时,在左盘中放置的砝码有一个50g,两个20g,游码的读数为2.4g,则所称文件盒的实际质量应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