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物体将上浮,潜水艇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其浮力等于重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分析 物体浮沉条件:浸没水中的物体,F>G,上浮(最后漂浮:F=G);F<G,下沉;F=G,悬浮.分析时要同时考虑F和G是否变化.

解答 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最后处于漂浮,其浮力等于重力.
在水中,潜水艇Fvg,ρ、V不变,所以F不变;但可以改变自身重力(打开压力舱阀门,让水进入,自重变大;将空气压入压力舱排除水,自重变小;当自重小于重力将漂浮)从而改变F与G的关系,实现下潜和上浮.
故答案为:大于;自身重力;等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潜水艇和密度计是浮力的两个重要应用,应明确其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重力通常用符号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m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0℃时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50℃的水内能比10℃的水内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  )
A.
翟志刚“行走”太空
B.
   李宁点燃奥运圣火炬
C.
     热气球冉冉升空
D.
      飞机翱翔蓝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这样,测力计显示的拉力大小才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舰长304m、舰宽70.5m,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t,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6.75×108N.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应逆风(选填:“顺风”、”逆风”或“顺风逆风都一样”)起飞更好些,舰载机起飞后,航空母舰受到的浮力将变小(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实验中:总是让杠杆在水平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其原因主要是便于测量力臂.
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510110
2120215
31201.510
(2)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3)小明根据第3次实验填写的数据存在错误,其错误是动力臂测量错误.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第三次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华用U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小华用U型管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1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U型管左右两液面高度差.

(2)小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大小无关”.
①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没有控制U型管探头所处深度相同;
②由本实验可知,ρ<ρ(选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