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为了推行“低碳生活”,自行车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实际上是一个省力杠杆
C.骑自行车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判断自行车的刹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即可判断杠杆类型;
(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4)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解答 解:A、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自行车的刹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故B正确;
C、上坡前快速蹬几下,这样可以增大车子的动能,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而爬的更高;另外,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
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但下坡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的总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应用了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声现象、光现象、杠杆等方面,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其知识活学活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N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直接将钩码举高做的功W有用/J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W/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3 1 0.1 0.1 0.7 0.3 0.21 47.6%
 2 2 0.1 0.2 1.1 0.3 0.33 60.6%
 3 4 0.1 0.4 2 0.3 0.6 66.6%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C.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有一根钢轨长1040m,甲同学在钢轨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用耳朵贴在钢管上的另一端听,若乙听到两次响声,已知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求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设当时气温是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3.4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体中,质量接近2kg的是(  )
A.一只母鸡B.一个梨C.一个鸡蛋D.一只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金属块的质量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30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若拉力做的功为600J,则拉力的大小为20N,重力做功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1 0.2 0.09
 2 0.4 0.18
 3 0.6 0.27
表二  液体乙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4 0.2 0.07
 5 0.4 0.14
 6 0.6 0.21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ρ.(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