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下列实验:
(1)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将袋挤瘪,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仅鼓起一点点,原因是袋中未排尽的空气    .将袋取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再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如图1);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变瘪了.以上过程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
(2)将装了固态碘的试管浸入热水中(如图2),试管中出现紫色的烟雾.是因为碘发生了    .(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
【答案】分析:(1)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酒精蒸气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
(1)①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一点;
②液态的酒精由于受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形成蒸气,体积变大,故塑料袋会膨胀;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温度降低,袋内的酒精蒸气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液态酒精,此过程放热,体积减小,故塑料袋会变瘪;
(2)热水的温度为80℃,将装了固态碘的试管浸入热水中,碘不能达到熔点、沸点,不能熔化、沸腾;碘蒸气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
故答案为:(1)受热膨胀(热胀冷缩);汽化;液化;(2)升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番禺区一模)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下列实验:
(1)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将袋挤瘪,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仅鼓起一点点,原因是袋中未排尽的空气
受热膨胀
受热膨胀
.将袋取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再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如图1);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变瘪了.以上过程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汽化
汽化
 和
液化
液化
两种物态变化.
(2)将装了固态碘的试管浸入热水中(如图2),试管中出现紫色的烟雾.是因为碘发生了
升华
升华
.(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白下区二模)物理课上,孟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
(1)水变红了是
扩散
扩散
现象;热水比冷水红得更快,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在对实验的分析与评估时,同组的小红和小明对实验的现象观察没有不同意见,但小红和小明都注意到孟老师的演示实验控制了一滴相同的红墨水,滴入等质量但是温度不同的水中.小红认为,实验中红墨水是“主动”分散到半杯水中的;而小明则认为红墨水是被稀释,是“被动”的;为了探究红墨滴入水中后的物理过程的特点,他们想到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以下备选实验方案:
a、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半杯热水和半杯冷水,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
b、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个半杯的热水中,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
c、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个半杯的冷水中,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
以上设计备选实验方案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7个要素中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素”.  (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为了搞清实验的设计原理,最终确定研究方案,他们请教了老师,老师说,在实验中,红墨水的用量微乎其微,对实验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它只是起到“标示物”的作用,目的是使原本不易观察到的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特点显示出来,便于观察研究.下列4个操作选项中与此研究方法类似的是
B
B
(选填前面的字母).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水波,通过观察水波来确定音叉振动
C、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D、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
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
(1)同学们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3)小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小明与同学一起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
不能传声
不能传声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搜集证据;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CB
EADCB
 (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下列实验:
(1)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将袋挤瘪,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仅鼓起一点点,原因是袋中未排尽的空气______.将袋取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再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如图1);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变瘪了.以上过程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_ 和______两种物态变化.
(2)将装了固态碘的试管浸入热水中(如图2),试管中出现紫色的烟雾.是因为碘发生了______.(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