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了,早起上学的小莉同学看到野外草叶上出现了白霜,这是凝华现象;当她走进教室时,眼镜片马上变得模糊了起来,这是液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 解:
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凝华形成了冰晶,也就是霜;
小莉在室外时气温很低,眼镜片的温度也很低,当走进教室后,教室内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在镜片表面液化成为水滴,所以眼镜片变得模糊了.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明确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通过如图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色彩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B为紫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色光的热效应,可以将玻璃管涂黑,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红色光的热效应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光屏的中央位置.
(2)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境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如果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D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6)若将凸透镜换成和它的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中间更厚的另一凸透镜,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选填“左”“右”)移动,光屏上才能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7)取下光屏,眼睛在光具座的右端向左观察,能看到A(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烛焰缩小的像    B、烛焰放大的像   C、一个光斑
(8)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小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远离透镜(“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是一个运动员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他们的惯性越大
B.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人和车将立即停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电子被发现后,原子的各种微观模型才被提出
C.PM2.5污染物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D.在黄金、水银、空气中,分子间的距离最大的是黄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埃博拉病毒、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埃博拉病毒
C.分子   原子核   埃博拉病毒   PM2.5    电子
D.PM2.5   埃博拉病毒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 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速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50米的平均速度是8.3m/s.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7.7m/s.(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