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是
3.58
3.58
cm,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1m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在9.5cm和9.6cm之间偏向9.6cm一侧,估读为9.58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58cm-6.00cm=3.58cm.
故答案为:3.58;1mm.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4、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2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某同学点燃蜡烛A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一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不恰当;应多次实验测量,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3)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
大小
关系;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苏州一模)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用
玻璃板
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4mm厚和2mm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小明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一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不恰当,因为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不恰当,因为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左下图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物块的长度为
1.45
1.45
cm.
(2)如图2把一根包有绝缘层的导线绕在铁钉上,把导线两端的绝缘层刮去,接上干电池后,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电磁铁,为了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请写出一种简易方法:
增大电流
增大电流

(3)如图3,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52.4
52.4
g.
(4)图4中电能表的示数是
931.6
931.6
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左下图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2把一根包有绝缘层的导线绕在铁钉上,把导线两端的绝缘层刮去,接上干电池后,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电磁铁,为了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请写出一种简易方法:______.
(3)如图3,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g.
(4)图4中电能表的示数是______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五)(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如图1所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左下图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物块的长度为    cm.
(2)如图2把一根包有绝缘层的导线绕在铁钉上,把导线两端的绝缘层刮去,接上干电池后,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电磁铁,为了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请写出一种简易方法:   
(3)如图3,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
(4)图4中电能表的示数是    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