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下列各物理量中,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B.体积C.质量D.密度

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故据此即可鉴别不同的物质.

解答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用来鉴别物质,故A不正确;
B.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能用来鉴别物质,故B不正确;
C.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能用来鉴别物质,故C不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用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如密度、比热、热值等来鉴别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至界面并被反射(图中法线未画出).由图可知,甲、乙两条光线经界面反射后的反射角分别为(  )
A.90°,30°B.0°,60°C.O°,30°D.9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了减少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写出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在萘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在加热的烧杯拿出来,萘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萘又继续熔化.说明萘熔化时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B(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从图中可得萘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秒表的示度数为100.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在使用幻灯机时,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会随调节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小陆由此猜想: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物高
(厘米)
像高
(厘米)
像高/物高
11418.756.71.34
21418.7810.71.34
312245102
412248162
表二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和像距相同时,像高随物高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3与7或4与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a)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相同;
(b)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不同,透镜焦距越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越大.
(4)学生在分析实验序号8最后二列数据时,发现有错误,于是他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请问:他的做法是错误(选填“错误”或“正确”),理由是:实验中应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观察到数据错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此眼睛属于远视眼,这种眼睛看不清近(远/近)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图中甲(甲/乙)眼镜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单位换算:
6mL=6×10-6=m3     
13.6g/cm3=13.6×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有可能增大D.物体的机械能有可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