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即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雷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1234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水晶
截面直径/cm3335
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较小
焦距/cm544
(1)他第一次测得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材料、截面直径相同时,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2)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了实验,你认为红光射入时凸透镜的焦距大.
(3)小雷又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若其像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图丙所示,应将凸透镜向右下(选填“右下”、“左上”、“右上”或“左下”)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光屏应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小雷又发现他和同学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没有找到最清晰的像时就开始读数了.

分析 (1)根据图甲读出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比较1、2次实验数据可知焦距与凸面程度的关系;
(2)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解答 解:
(1)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7cm;根据表中1、2次的实验属于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2)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3)物距小于像距,说明2f>u>f,v>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像在光屏的左上角,根据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凸透镜向右下方向移动;
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此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因此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故答案为:
(1)材料、截面直径相同时,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2)红;
(3)右下;远离;
(4)没有找到最清晰的像时就开始读数了.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根据数据分析影响凸透镜焦距的因素、各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路的可逆性、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小明为响应“节能减排”口号,从市场买了5盏节能灯-LED灯,灯上标有“220V  5W”字样.
(1)这些灯在家中的连接应该是并联的.
(2)5盏灯正常连续发光2h,共消耗电能0.05KWh.
(3)小明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而且将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所示,你认为实验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的优点是LED灯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成像稳定、形状直观、亮度高、减少污染等)光屏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4)在光屏上得到了LED灯清晰的像,像应是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选填“实”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九年级2班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冰熔化”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铁圈(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冰受热更均匀.
(3)18分钟之后,小亮所在小组率先完成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在拆除、整理图中的实验器材时,他首先需要做的是熄灭酒精灯.
(4)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
物体温度/℃-6-4-2000012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小亮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数据,还有新的发现:冰和水的状态不同,吸热能力也是不同的,你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的吗?
(6)其实,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我们所使用的2013版新教材中所给出的参考实验示意图.周末回家,小亮在翻阅哥哥的2002版老教材时发现,其中的参考实验是选用海波(一种晶体,熔点48℃)进行的.采用冰和海波完成该实验,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简要写出你的理由:选用冰好,理由:①材料易获得;②熔点低,易熔化,加热要求较低;③可以做到较为纯净,能较好的显示出晶体熔化时的现象及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甲烧瓶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乙烧瓶中的电阻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
(1)通电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本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两金属丝串联的方式,控制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还使用了转换的科学方法:把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煤油升高的温度.为了保证这种转换的科学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烧瓶应密封.
(3)小明想把该装置改成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则他应将其中一个烧瓶中的煤油换成质量相同的水,将甲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乙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阻值相等的镍铬合金丝,并将两个烧瓶中的金属丝做绝缘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小明发现在蜡烛A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薄玻璃(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不能(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在白纸上没有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的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小亮又把他的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为了在白纸上得到明亮清晰的像,他应该把白纸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体积为2×10-3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20N,距水面0.1m深处水的压强为10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
13015
22020
315
45/
(1)第3次实验时的像距v是30cm,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小些,应将蜡烛远离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4)第2次实验时,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中只有天平、小空瓶,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请按照甲的顺序将相应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第一步:测出小空瓶的质量m1
第二步:将小瓶装满水测得总质量m2
第三步:装满酱油时测得酱油和瓶的总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47.4g.
(2)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帮他写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frac{{m}_{3}-{m}_{1}}{{m}_{2}-{m}_{1}}$•ρ;小明第三次测量时,酱油未完全装满,由此测出的密度偏小(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如图所示,鸡蛋正在盐水中上浮.请画出此时鸡蛋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