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观察下面四组图,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
A. 
1cm3水中3.35×1022个水
B.
肥皂液膜实验
C.
酒精与水混合
D.
墨水滴入水中

分析 分子间有间隙,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总体积比原来二者体积之和小,说明分子进入了对方的空隙,即分子间有间隙.

解答 解:
A、这么小的体积中含有这么多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肥皂膜能把细线拉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C符合题意;
D、墨水滴入水中,过几分钟整瓶水都变色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两种物质混合,总体积变小的,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及哪些实验证明了这些观点要记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下面是某学生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如下,请将操作中没有填写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台面上,将游码拨“0”.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将物体放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天平的右盘,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测量结果如图,则金属块质量=177.8g.
④在量筒中倒入一定的水,把金属块用线拴住放入量筒的水中浸没,如图,则金属块的体积是V=30cm3
⑤由以上数据,利用公式,可以算出金属密度ρ=5.9×103kg/m3
⑥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系住金属块的线有一定体积,使测得的金属块体积偏大.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般情况下,一位中学生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200cm2,那么他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4×103 PaB.1.4×104 PaC.2.8×103 PaD.2.8×104 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总结九年级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会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如:图甲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物体B被推开的距离,间接的知道物体动能的大小;图乙的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间接比较两个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甲的实验中,使用同一个球就是为了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图乙中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就是为了控制电流不变,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9.如图1所示,一小孩拉着木箱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请做出木箱受力的示意图.如图2,AB是固定在墙壁上竖直的铁质黑板,C是一块磁体.C吸附在AB表面上静止不动.画出C受到的所有力并标出力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圆圆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四段电阻丝a、b、c、d分别密封在完全相同的盒内,盒内封闭一定量的空气,其中图乙中另取5Ω电阻在盒外与盒内电阻并联.
(1)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甲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图中右(选填“左”或“右”)侧液面高度差较大.
(3)由乙图可得出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二是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薄雾缭绕
D.
冬天瑞雪纷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根据生活经验,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教科书的长度26dmD.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功率为2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钢丝钳是劳技课上经常使用的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钳口剪铜导线时是费力杠杆
B.使用钳口剪铜导线时可以省距离
C.使用钳口剪铜导线时是省力杠杆
D.橡胶的表面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