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在下列几个物理学研究的实例中,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是(  )
A.在研究串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B.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在学习电流和电压时与“水流”和“水压”作类比
D.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

分析 控制变量法是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这种方法常常应用于物理学中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

解答 解:
A、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用的是模型法.
C、电流和水流都客观存在,电流不能直接观察,水流可以直接观察,通过水流说明电流的形成和左右,采用的是类比法.
D、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的大小不变,改变电压,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控制变量法的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逐个判断各个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注意控制变量法是针对物理学中多因素变化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我国自主制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某次试潜顺利完成了既定的下潜深度,当下潜到一定深度时,海水对“蛟龙号”外壳的压强达5×107Pa.
(1)求“蛟龙号”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约为多少?(g取10N/kg,ρ海水=1×103kg/m3
(2)如果“蛟龙号”潜水器一个观测窗的面积约为0.03m2,则潜到最大深度时海水对该观测窗的压力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电脑中的CPU和GPU上通常都装有铜或铝质散热片,这是利用了它们的(  )
A.导热性好B.比热容小C.密度小D.隔热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两个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浸入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两液面刚好齐平.若将这两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p的大小关系是(  )
A.△p一定小于△pB.△p一定等于△p
C.△p一定大于△pD.△p可能小于△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电源两端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是,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闭合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电阻R3的电功率为1.28W,已知$\frac{{U}_{1}}{U}$=$\frac{3}{4}$,$\frac{{I}_{1}}{{I}_{2}}$=$\frac{1}{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R2与R3之比为3:2B.电阻R1与R2之比为3:1
C.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1WD.电阻R1与R2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5秒钟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库,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6安,电流做功为18焦.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5安时,导体的电阻为10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中国科技大学能源七名学生联手设计的“波浪发电机”在“大学生美丽中国绿色创意大赛”上获得冠军.该“波浪发电机”的主体是由五个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圆柱体构成,圆柱体外部由密封塑料包裹,内部装有弹簧振子、铁块和亚克力(一种塑料),弹簧振子作为发电机的动子,在发电机收到海洋波浪的作用力时,弹簧振子就开始通过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发电,单个波浪发电机一年可发电537度(即537KWh),若岛上居民小明家用该发电机来供电,将一只“220V 100W”的灯泡,接在照明电路中,则:
(1)理论上,单个波浪发电机一年发的电能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多少小时?
(2)小明发现,用输电线把电从发电机引到家中灯泡时,灯泡亮度比正常发光时要暗一些.经测量,电路中实际电压为198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和同学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发现为使跷跷板匀速转动,体重较轻一方通常会远离跷跷板的中心,大家在充分观察和讨论之后,决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梅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小刚提醒小梅组的同学,他们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力和力臂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互加减.
(2)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小亮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请你说明理由:乙;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4)小明用丁图中的装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验证了自己组的猜想,但与其他组交流讨论以后发现这一结论并不可靠.除了参考表二小组梅组的数据进行再次实验.请你对小明组的实验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表一
实验序号动力F1(N)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cm)阻力F2(N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cm)
12112
24224
32222
表二
实验序号动力(N)动力臂L1(cm)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2112
24224
32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雨后在湖边散步的小明发现天上出现了一条彩虹,小明看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湖对岸的小华从湖面上看到了彩虹的倒影,小华看到彩虹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