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完成下列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2)请在图2中分别标出小磁针a、b静止时的N、S极.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2)通过图示的螺线管的绕向和电源的正负极,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再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即可确定小磁针a、b的N、S极.

解答 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电流从螺旋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结合螺线管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
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a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小磁针b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如图所示:

点评 (1)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本题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安培定则,要求学生能准确灵活应用安培定则判断磁线管的磁极.安培定则不但可以判断出螺线管的磁极,也能根据磁极判断出电流方向或绕圈的绕向,即电流方向、线圈的绕向及N极方向,知道其中两个便可求出另外一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重力和A对B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图乙中物体A处于在静止状态,力F大小逐渐增大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逐渐增大
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逐渐变大
D.图丁为手摇发电机模型,转动轮盘的过程中皮带和轮盘之间的摩擦为有害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
A.相等B.浮力都等于重力C.铝球的比铁球小D.铝球的比铁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人体、石墨、空气、油都是导体
B.家用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0.1A
C.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液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D.电动机的效率是85%,表示有85%的电能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把R1=6Ω和R2=9Ω的两个电阻并联接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两端时,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3:2,在相同时间内R1、R2产生热量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20Ω,电源电压为3V不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所连接的不完整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缺少的导线连接好成完整电路.
(2)小华将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太大.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太小造成的.
(3)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小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后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 若要完成整个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10Ω.
(4)上述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选择原来的电源和两只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①此实验设计是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通过灯的亮暗判断来电功率的大小.
②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认为,利用图丙电路只要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 亮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则小明同学的方案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电压与电流同时在改变,未控制电压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1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每节1.5v),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
(1)小刚按照如图1所示电路,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但闭合开关后灯不亮,聪明的小刚猜想:
猜想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
如果A成立04.5
如果D成立00
A.可能是灯丝断了
B.可能是电流表断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D.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请你借助图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小刚的猜想,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上表.
(2)对于小刚同学的操作,小明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该方案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误差较大.请指出小明认为存在的问题是电压表选用大量程,读数不精确.小明对电路做了适当调整,请你将小明设计的电路图画在图2的方框内.
(3)按小明设计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0.7V时,小灯泡就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1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明探究“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1)在图上补画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或滑动变阻器短路.
(3)问题解决后,小明通过调节滑片来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一                                      表二
电压U/V1.21.62.02.42.8电阻R/Ω51015
电流I/A0.120.160.200.240.28电流 I/A0.300.150.10
(4)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后将5Ω、10Ω、1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每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个定值,并记下电流值,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他每次更换电阻后应向左(左/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1.5V不变.小明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50Ω 1A.
(5)小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同样的器材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不变,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设计的电路与小明相比,不同之处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