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B.阿基米德原理
C.杠杆的平衡条件D.功的原理

分析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给人们带来方便;做到方便、快捷等;
这是人们使用机械的目的,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解答 解: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任何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因此功的原理对一切机械都适用.
这个结论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对机械的使用和研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功的原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明确使用机械都不能省功,比较简单,属于识记性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先后按甲、乙两种方式使物体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计).设甲、乙两图中物体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和F,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和p,则(  )
A.F<F p=pB.F=F p=pC.F=F p>pD.F>F 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我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表彰了我军战士成功战胜“掉深”事故,安全返航的航海奇迹,那么什么是“掉深”呢?要想了解“掉深”就必须知道海水跃层,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表明上下层海水的性质不同.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就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m,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
372潜艇就是在数百米深的大洋潜航时,突然遭遇了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这是潜艇在水下最危险的状况之一,如果不能迅速控制下潜状态,“掉深”到极限深度便会艇致人亡.此时,艇长立刻发出命令:“向所有水柜供气!”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372潜艇终于成功闯过鬼门关!
(1)海中断崖的海水密度变化会造成潜艇受到的浮力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进而急剧掉向海底.
(2)300m深处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3×106 Pa.此时潜艇上一个面积为2m2的观察窗所受 的海水压力大小约为6×106 N(g取10N/kg);
(3)潜艇能够在海底自由的上浮和下潜靠的是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文中“向所有的水柜供气”的目的是排出水柜内的水,减小自身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小区进出口的栏杆(粗细均匀的直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力F时,可将栏杆压到如图所示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最小压力F的示意图和质量G的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小亮在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压强p与压力F之间的关系式:p=(50Pa/N)•F.
F/N102030405060
P/Pa50010001500200025003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提示语中蕴含摩擦力知识的是(  )
A.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请驾驶员小心驾驶
C.刮大风时,不要站在大达的广告牌下
D.在火车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用物理学思维来解读,且目的是为了限制(  )
A.摩擦力B.惯性C.势能D.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B.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敲锣时用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20°20°
245°45°
36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