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cm.生活中的______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
【答案】分析:(1)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有三种:①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②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③不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
(2)利用成像的性质和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确定物距的范围.
解答:解:(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上,所以当调整光屏的位置始终光屏上没有像时,首先要想到这种可能.其次利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再考虑成的是虚像这种可能.
(2)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应该是大于二倍焦距.由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所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厘米.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故答案为:(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在焦点上);
(2)大于20;照相机.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应用.在这四个方面中,只要告诉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此题中的第二问就是告诉了成像性质,让确定物距的范围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