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某兴趣小组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正对平行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
(3)将凸透镜和蜡烛分别固定在“100”和“80”刻度线上,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

分析 (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处于f和2f之间,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 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f=115cm-100cm=15cm;
(2)由图乙知,物距u=100cm-50cm=5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将凸透镜和蜡烛分别固定在“100”和“80”刻度线上,此时物距u=100cm-80cm=20cm,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15;(2)向左;(3)放大;倒立.

点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概念、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示数为98N,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示数为49N,一半浸入某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示数为83.3N,g取10N/kg.则
(1)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物体的体积是多大?
(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4)某种液体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炎热的夏天,小玥与家人到湄洲岛度假,她站在沙滩上脚感到烫,而当他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
A.热量B.热值C.内能D.比热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维修电器时应切断电源B.发现有人触电应先救人后断电
C.家庭电路安装空气开关D.控制电器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会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灰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冰在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C.从游泳池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手电筒是由电池、开关和三颗相同的LED灯连接而成.工作时每颗灯珠都正常发光且电压都为U,如果从正在发光的手电筒中取下其中的一颗灯珠,发现另外两颗灯珠不发光,则手电筒中三颗灯珠是串联的,手电筒电源的电压为3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主要做法的将碘化银、干冰播撒到云中的适当部位使其降雨,它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干冰“喷”入高空会很快升华,在此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微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会一直悬浮在空气中,直到微尘等杂质粒子出现(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受热后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杂质粒子相当于一个“核”,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遇到它会依附在上面,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填上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液化;凝华;熔化.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