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是供电设备向居民楼用户输电的示意图,为保证居民楼内的用户所有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居民楼的输入导线间的电压必须保持220V.当居民楼内消耗的功率为44kW的时候.
(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多少?
(2)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1Ω,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是多少?
(3)居民楼内由于家用电器的增加,将向供电部门申请“增容”,即增加用电功率.当居民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由44kW增加到88kW,所有用电器均在正常工作时,输电线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了多少?
(4)若要求减小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用学过的公式及知识说明应采取的措施.

分析 (1)已知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可求电流.
(2)已知输电线电阻,先求输电线分担的电压,再加上用户的电压,就是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
(3)先求增容后输电线电流,再求增容后输电线损失的功率和增容前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二者之差就是输电线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的功率.
(4)根据公式可知减小电阻可以达到目的.

解答 解:(1)由P=UI可得,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I1=$\frac{{P}_{1}}{{U}_{1}}$=$\frac{44000W}{220V}$=200A.
(2)输电线分担的电压:U2=IR=200A×0.1Ω=20V.
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U=U1+U2=220V+20V=240V.
(3)增容后输电线中电流:I2=$\frac{{P}_{2}}{{U}_{1}}$=$\frac{88000W}{220V}$=400A,
P损2=I22R=(400A)2×0.1Ω=16000W,
增容前输电线损失的功率:P损1=I12R=(200A)2×0.1Ω=4000W,
输电线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了:△P=16000W-4000W=12000W,
(4)由P=I2R线可知,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和导线的电阻有关.减小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时,为保障用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I不能减小,只能减小R线.R线随导线长度的变短而变小,随横截面积变大而变小,还跟材料有关.因居民楼到供电设备间距离不能变短,所以导线的长度不能变小,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应换用较粗的导线或改变输电线的材料(例如:铝线换成铜线),从而达到减小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的目的.
答:(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200A;
(2)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1Ω,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是240V;
(3)输电线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了12000W;
(4)见解答部分.

点评 本题考查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还有节能的措施,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现有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小车、毛巾、棉布、斜面等实验器材.
(1)小明选择其中部分器材,组装后如图甲所示,他想研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毛巾的作用是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中应拉动木块,观察比较图a、b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小宇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进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三次实验中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并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华想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器材做了图丙所示的实验,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它的速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装有水,水中漂浮着一块横截面积为100cm2重6N的木块,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一半,若在木块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2N的作用力,则此时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将变化100pa(水不溢出容器),此时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8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圆球受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C.灯L1变暗、L2亮度不变D.灯L1、L2都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大雾弥漫
D.

霜打枝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如图乙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物距u/cm14161820222426
像距v/cm35272220181716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结合所画图象,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ABC.(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丙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0.4A,2.4V.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为6Ω,为减小误差,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将上述实验中的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数据记录如下表:
测量次数12345
电压U/V2.52.01.51.00.5
电流I/A0.280.250.220.180.16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小灯泡的电阻越小,原因是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5)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
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达Rx=$\frac{{U}_{1}{R}_{0}}{U-{U}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A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3)小明利用强光手电筒改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镂空刻有“F”的黑色卡纸(如图2甲)蒙在手电筒(如图2乙)前作为成像物体.将成像物体、凸透镜和不透明的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2丙).
①成像物体移至透镜左边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丁所示影像.要使影像变得如图2戊所示,应右(选填“上、下”、“左、右”或“前、后”)移动光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②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把成像物体移到凸透镜左边15cm处,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影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③用蒙上镂空刻有“F”的黑色卡纸的强光手电筒代替常用的烛焰作为成像物体,好处是物体中心的高度不变,实验一段时间后,不必调整物体的高度,像总是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