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体积/m3 | 50.46 | 最大速度/节 | 25 |
自身质量/kg | 2.2×104 | 最大载荷(不包括乘员体重)/kg | 220 |
最大下潜深度/m | 7000 | 乘员人数(每人体重不超过80kg) | 3 |
分析 (1)在海水中常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钛合金硬度大才能承受巨大的水压;
(3)不计水的阻力,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受的是平衡力,物体将做匀速运动;
(4)“蛟龙号”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其所受浮力的大小.
(5)根据蓄电池的比能量求出蓄电池的质量;根据W=UIt一节蓄电池的电能,再求出蓄电池的节数;
(6)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在t1、t2时刻,对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F1和F2的大小,而P2=2P1,据此求出t1时刻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
解答 解:
(1)“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超声波;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要克服深海海水产生的巨大压强,所选的材料必须有很强的硬度,而钛合金板就属于硬度大,稳定性强的材料;
(3)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受的是平衡力,它将保持原状态做匀速下沉运动;故选C;
(4)“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它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当它悬停在工作区时,“蛟龙号”自身所受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46m3=5.046×105N;
(5)电源的质量m=$\frac{112kW•h}{14kW•h/kg}$=8kg;
一节蓄电池的能量:W1=UIt=1.6V×70A×13×3600s=5.25×106J,
蓄电池的节数=$\frac{W}{{W}_{1}}$=$\frac{112×3.6×1{0}^{6}J}{5.25×1{0}^{6}J}$≈77(节)
(6)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
t1时刻,探测器:F1+F浮=mg,可得F1=mg-F浮,
t2时刻,探测器:F2=mg,
由题知,P2=2P1,
即:F2v=2F1v,
则F2=2F1,
所以mg=2(mg-F浮)
F浮=$\frac{1}{2}$mg=$\frac{1}{2}$×22×103kg×10N/kg=1.1×105N,
因为F浮=ρ水V排g,
所以V排=$\frac{{F}_{浮}}{{ρ}_{水}g}$=$\frac{1.1×1{0}^{5}N}{1.0×1{0}^{3}kg/{m}^{3}×10N/kg}$=11m3.
故答案为:(1)超声波;(2)硬度;(3)C;(4)自身重力;5.046×105;(5)8;77;(6)11.
点评 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和潜水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浮力的因素,准确判断影响浮力因素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难点在最后一问,对两个时刻的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两个时刻的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考查的点较多,是一道难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
B. | 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 | |
C. | 现象:两磁铁相互排斥; 推测:分子间有斥力 | |
D. | 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 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等联片办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列车做成流线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列车在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 |
B. | “紧急刹车后要冲出近3km才能停住”,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 |
C. | “为了安全起见,铁路两旁2m以内不允许站人”,这是因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 |
D. | “D字头列车车体质量仅8.5t,全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这是利用了铝合金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次 序 | 接触面情况 | 速度 | 压力/N | 摩擦力/N | |
接触面 | 接触面积/m2 | ||||
1 | 木与桌面 | 0.01 | v | 5 | 1 |
2 | 木与桌面 | 0.01 | 2v | 5 | 1 |
3 | 木与桌面 | 0.01 | v | 10 | 2 |
4 | 木与毛巾面 | 0.01 | v | 5 | ★ |
5 | 木与桌面 | 0.005 | v | 5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