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2015年1月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甲) 对印度洋进行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蛟龙号”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蛟龙号挂有适当数量的压载铁,可通过改变压载铁的数量,来控制其下沉或上浮.并采用科学家们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即声纳通信.
自身体积/m350.46最大速度/节25
自身质量/kg2.2×104最大载荷(不包括乘员体重)/kg220
最大下潜深度/m7000乘员人数(每人体重不超过80kg)3

“蛟龙号”的电源是由多节充油银锌蓄电池串联而成.这种电源的“比能量”约为14kw•h/kg,“比能量”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输出的电能.每节这种蓄电池的放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可以用70A的电流连续放电13h.
(1)在深海工作区内,“蛟龙号”与海面上工作人员联系时采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2)“蛟龙号”的外壳选择钛合金板,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较大硬度.
(3)加速下沉的“蛟龙号”,若在经过某一密度均匀的海水区域时,迅速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则其将C
A.继续加速下沉      B.减速下沉      C.匀速下沉      D.立即静止
(4)“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它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当它悬停在工作区时,“蛟龙号”自身所受的浮力为5.046×105N.(设海水的密度ρ=1×103kg/m3,g取10N/kg)
(5)“蛟龙号”工作时,需要的总能量约为112kW•h.则其电源的质量约为8kg,为了对“蛟龙号”正常供电,串联的蓄电池不得少于77节.
(6)“蛟龙号”完成任务,乘员取出载荷上岸后,“蛟龙号”漂浮在海面上,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水面,起重装置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丙中P2=2P1.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11m3 (不考虑水的阻力,g取10N/kg).

分析 (1)在海水中常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钛合金硬度大才能承受巨大的水压;
(3)不计水的阻力,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受的是平衡力,物体将做匀速运动;
(4)“蛟龙号”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其所受浮力的大小.
(5)根据蓄电池的比能量求出蓄电池的质量;根据W=UIt一节蓄电池的电能,再求出蓄电池的节数;
(6)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在t1、t2时刻,对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F1和F2的大小,而P2=2P1,据此求出t1时刻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

解答 解:
(1)“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超声波;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要克服深海海水产生的巨大压强,所选的材料必须有很强的硬度,而钛合金板就属于硬度大,稳定性强的材料;
(3)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受的是平衡力,它将保持原状态做匀速下沉运动;故选C;
(4)“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它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当它悬停在工作区时,“蛟龙号”自身所受的浮力为:
FgV=1.0×103kg/m3×10N/kg×50.46m3=5.046×105N;
(5)电源的质量m=$\frac{112kW•h}{14kW•h/kg}$=8kg;
一节蓄电池的能量:W1=UIt=1.6V×70A×13×3600s=5.25×106J,
蓄电池的节数=$\frac{W}{{W}_{1}}$=$\frac{112×3.6×1{0}^{6}J}{5.25×1{0}^{6}J}$≈77(节)
(6)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
t1时刻,探测器:F1+F=mg,可得F1=mg-F
t2时刻,探测器:F2=mg,
由题知,P2=2P1
即:F2v=2F1v,
则F2=2F1
所以mg=2(mg-F
F=$\frac{1}{2}$mg=$\frac{1}{2}$×22×103kg×10N/kg=1.1×105N,
因为FVg,
所以V=$\frac{{F}_{浮}}{{ρ}_{水}g}$=$\frac{1.1×1{0}^{5}N}{1.0×1{0}^{3}kg/{m}^{3}×10N/kg}$=11m3
故答案为:(1)超声波;(2)硬度;(3)C;(4)自身重力;5.046×105;(5)8;77;(6)11.

点评 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和潜水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浮力的因素,准确判断影响浮力因素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难点在最后一问,对两个时刻的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两个时刻的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考查的点较多,是一道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取来一个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测量其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灯泡断路.
②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如图甲所示是某次实验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I-U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0.625W.
③通过分析I-U图象,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变大.其原因是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完成上述实验后.包博又重新设计了电路(如图丙),测量另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I1请完成实验步骤(己知电源电压为U).
①只闭合开关S1,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只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再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调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frac{U{{I}_{1}}^{2}}{{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2)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越不容易停下来.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可知:物体运动不受外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5.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把卡片一剪两半.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任意方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
C.现象:两磁铁相互排斥;       推测:分子间有斥力
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  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等联片办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D字头列车的运行充分发挥了铁路运输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下列关于D字头列车的描述,科学合理的解释是(  )
A.列车做成流线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列车在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B.“紧急刹车后要冲出近3km才能停住”,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C.“为了安全起见,铁路两旁2m以内不允许站人”,这是因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D字头列车车体质量仅8.5t,全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这是利用了铝合金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
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接触面情况速度压力/N摩擦力/N
接触面接触面积/m2
1木与桌面0.01v51
2木与桌面0.012v51
3木与桌面0.01v102
4木与毛巾面0.01v5
5木与桌面0.005v51
(1)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d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当压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改变运动速度,摩擦力不变(或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
(2)比较实验1和5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
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图2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2.5 N;
(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没有保持压力相同;
(4)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在门与门框间垫物体.
(5)甲、乙两同学联想到家里装修时到瓷砖店买瓷砖时的情景,在瓷砖店该如何鉴别哪种瓷砖表面更为光滑呢?就此,甲乙就各自的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甲:我可以用本实验中的器材和方法把木块在不同瓷砖表面的摩擦力测出来不就可以比较不同瓷砖表面的光滑程度吗?
乙:(此处省略若干字),我只需要一枚硬币就行了,可以将硬币放在瓷砖上,然后抬起瓷砖一端直至硬币刚好下滑时记下瓷砖的倾角或抬起的高度就行了.
你赞同乙 同学的观点,请陈述理由一般不会有人带着弹簧测力计和木块购买瓷砖,所以乙的方法简单具有可行性且可操作性强.
(6)小丽同学利用图3实验器材测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实验中,小丽同学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